常熟市古里镇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常熟市古里镇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doc

常熟市古里镇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常熟市古里镇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提纲部分调查小组:世界史研09级组长:徐达(班长)副组长:展翔组员:杨尚荣徐文秦春尧张晓莲王晓利赵利霞调研时间:2010年5月3日调研地点:常熟市古里镇(苏州地区的发展模范乡镇)调研对象:乡镇居民及机关工作人员调研目的:通过对常熟市古里镇的新农村建设相关的调研活动,达到对这一时代主题的概要认识和熟悉,以及对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的相关总结调研图片:以数码照片形式发送成员贡献率:徐达30%展翔10%杨尚荣10%徐文10%秦春尧10%张晓莲10%王晓利10%赵利霞10%本次调研的不足所在:①仅从对调研人员的询问上去了解新农村建设的得失,主观性较强,缺乏对政府工作的调研和政策理解。②所选取的调研对象在发展程度上具有典型性,不足以说明不同农村地区建设的水平高低所在③调研时间较短,接触面狭窄④调查不够深入,仅限于乡镇的中心地带本次调研的成绩:①从居民所反映的信息来看,该地区的农村建设成就及苏州市对这一地区的政策方针基本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和接受,居民生活水平较高,和城市居民相比,受教育程度差距也较小,并且有很强的政治参与和经济意识、环保意识,这不能不说是新农村建设的成功范例。②五一期间,这个地区有大量外地游客,从对他们的调查及反响来看,新农村建设确实引起了大多数人的共鸣,并且“乡土旅游”这种适合农村开发的旅游项目也为当地居民增加了收入,体现了新农村视野下的经济多元化。自然经济在这一地区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并且不再是居民赖以生存的唯一条件,农业已经被纳入商品化轨道。③虽然发展程度较高,几乎可以和城市相媲美,但是环境保护做的非常成功,几乎见不到垃圾倾倒现象和污染情况,对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得到了很好的落实。④总的来说,本次调研活动取得了成功,对于新农村这一概念各位参与活动的同学都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农民和农村问题一直是我国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关注的焦点,可以这样说,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取决于“三农”,它与粮食安全密切相关。我国在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不合理地抽取农村的资金和劳动力供养工业城市,导致了城市—农村,工业—农业两元结构的割裂,几乎是在各自的范围内独立发展,农村不能很好地为城市发展提供支持,农业也不能为工业的膨胀及时提供原料。如何解决这一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历史难题,尽快将农村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活跃农村经济,在城乡之间消除流通障碍,使农村实现现代化、法制化,将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切实贯彻,是我国在21世纪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不仅关系到缩小贫富差距和分配不均问题,也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宏观大局有决定性的影响。随着中国人口增长的加速,要解决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这个担子落在了农村建设上。所以,本次基于科学社会主义建设课程的调研活动,其目的就在于根据苏州部分地区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依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为这一蓝图服务,并且提高研究生的实践素质和研究能力,多学、学好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融会贯通,将这一科学理念以现实的角度去理解。调研报告世界史研09级组长:徐达副组长:展翔近三年来,中共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一号文件,大力促进农民的增产增收和保障农业的稳定,开创了新世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这些文件对于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可以说,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些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是各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难。农民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所在,因此,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地位,实现城乡的和谐发展,是摆在我们党和政府面前的一大新课题,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要建立健全农业投入机制,努力完善支农信贷机制,发挥农发行、农信社融资平台作用,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按照“政府支持、公司主体、优惠农民、规避风险”的原则,大力开展农业保险,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同时还应该鼓励农民群众创业,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各级政府,特别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全力支持农民创业,主动服务农民创业,依法保护农民创业,用创业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在发展中实现农民增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夯实广泛而坚实的基础。苏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乡镇工业萌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