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荷花教学设计关于荷花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荷花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荷花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2、学习六个生字“挨、莲、蓬、裂、姿、势”,理解“挨挨挤挤、花骨朵、饱胀、破裂、姿势”等词;3、学习第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4、初步学会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概括段意。教学重难点:目标2、3、4教学过程:一、揭题1、你看过荷花吗?你仔细观察过荷花吗?2、有一位作者仔细观察过荷花,并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文章。3、揭题,板书课题。二、通读全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给你三分钟时间,要求读得正确、流利。2、反馈(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话来读。(2)按课文一段一段读,如喜欢读第一段的请站起来读。三、学习第2、3段1、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反复地读第2段。2、请你读读最喜欢的一句话。一个学生读后,再问,有没有读得更好的,最后全班齐读。读后说说这一句子好在哪里?这一句写出了荷花的什么?(板书)说后再有感情地读这一句。(自由读,想象读,品读)3、各句教学时的要点第一句:说明荷花多第二句:荷叶多、美抓“挨挨挤挤”和比喻句第三句:从读中抓住“冒”给“冒”换一词你认为怎样的“钻”、怎么样的“长”才是“冒”?将你刚才说的词加进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先指名读)练习: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地冒出来。第四~六句:学生在读句子时,教师指导“莲蓬”的形。看图,教师指图中的部分荷花,让学生用文中的语句来说,注意要有感情。随机理解“花骨朵”、“饱胀”、“破裂”等词。你觉得荷花怎么样?(美)什么美?(姿态美、颜色美)如果只有一种姿态,美不美?用一个词来概括种种姿态。(千姿百态,姿态万千等)品读4-6句,体会荷花的姿态美。(一学生读,其他学生看图欣赏;教师读,学生闭眼想象;学生自由读。)4、齐读第2段如果我们来到公园,来到荷花池边,面对这么多这么美的荷花,你想说些什么?教师小结:是啊。(下面用抒情的语调,朗诵第3段。朗诵时适当延长、停顿,让学生接下一句,以引起共鸣。)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读第3段。(读中悟美)四、说段意练习1、教给说段意的方法,作“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2、学生自读第2段,说说段意。3、讨论。五、课堂作业作业本1、2、4(1)荷花教学设计篇2【教材分析】《荷花》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全文不到400字,却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一、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二、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三、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一、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二、感受荷花的美,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设计理念】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不仅是因为荷花的美丽与清香,还因为它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你们想看看这样的荷花吗?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一睹荷花的风采。板书课题:荷花(生齐读)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大声地读一读课文。与荷花打个招呼。2、再读课文。(1)学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词句,把课文读正确。(2)认读生字词。(开火车读、领读)(3)提出难写的生字进行生生交流。3、指名分节读课,及时纠正学生读中的错误。三、再读课文后,学习第一节。1、生默读后,师问:课文中描写的荷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美)2、作者是带着怎样的心情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指名读)3、是什么吸引了作者?(板书:清香)4、齐读第一自然段。四、学习第二自然段,潜心品读,领悟语感1、教师引入:荷花不仅香气怡人,而且美丽动人。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2、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预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