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精编.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精编.docx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精编.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1课前思考:课前将学生5以内的加法情况进行了调查,由于受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影响,学生对加法除了知道计算结果是多少以外,其他都已忽视了。他们只认识加号,知道加法,却并不知道加法这一知识的来龙去脉。我们思考: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不是借助一个例题,一幅图就总结得出的。我们设计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例题和3幅动物图,经过4次演绎,初步归纳加法的含义和算理。第二层次融练习于学习过程中,经过从一幅图中找几个加法算式,再次归纳,理解其含义、算理。第三层次就是对加法含义的拓展。以数学知识创生和发展的过程作为育人资源,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的创生和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的`抽象,逐渐建立起独特的思维方式。本课存在的问题:1、解读学生不准确,将学生估计过低。目标定位太低。我把目标主要定位在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会用“合起来”算加法。为了这两个目标,我设计了很多情景图,希望借助多个具体情境让学生逐步感悟加法的含义,在感悟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强调“合起来”的想法。这样一再的具体,对学生的思维要求太低,学习对学生来说没有挑战性,无法激起学习的欲望,目标应定位在用数字表示数量关系的3句话,在情境中抽象数字与数量关系,并用算式来表达,理解加法算式的含义。各环节要求低。学生有能力用算式表示图意,却提出让学生不知道要干什么的要求:你能想办法把3句话的意思表示出来吗?我的意图是弹性,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画画图,也有学生可能会列算式。事实上这个问题反而把学生弄得不知所措,学生完全有能力列算式表示图意,就应明确提出:你能用算式表示这幅图的意思吗?后两幅图也紧紧围绕说3句话,只是在交流时说出算式,没有给予学生记录算式的时间和空间。这是数学课,就培养思维能力来说,写算式比说图意更有思维价值其实“写”比“说”更能体现数量关系,学生能写出算式,他对加法数量关系肯定有理解,对数量关系理解了,加法含义自然就理解了。我们不能为了含义而含义,因为学生对加法含义心知肚明只是不会用数学语言表达,那就需要有高于含义的学习内容来给他体验、抽象的机会。2、缺乏捕捉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课堂中,学生出现的资源,我不知道哪些资源是必须抓住的,哪些资源可以放一放或不需要抓的;哪些资源需要回应反馈,如何回应反馈;是个别反馈呢,还是集体反馈。。。虽然从理论上知道一些,但到具体的课堂还是无从下手。在第三幅情境图,让学生选择一个算式说说表示什么意思,有一个学生说“3+2=5表示3个小朋友和2朵花合起来就是5。”我马上反问:5表示什么?是5个小朋友,还是5朵花?学生没有回答。紧接着有学生说“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是5个小朋友”,我让学生比较,肯定后者,让学生反思,不是任意东西都可以合起来,只有同类的才可以相加。紧接着第三个学生说图上的东西是花一类,鸟一类,小朋友一类,3个小朋友和2朵花合起来就是5个东西。我对这个资源处理没有发表意见,我感觉到他对数的认识已经能抽象了,但怎么利用这个资源提升全体学生的思维,我没有想到推进的策略,就一带而过。那今后在预设时,要努力想清楚一节课几放几收,放的目的是什么,收的层次是什么。不能为了放而放,更不能有了放却没有收了。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2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48-49页教材分析:这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是学生在第一课时初步体会了加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与反思。让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思考并提出加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两个环节进行教学。首先根据一年级学生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的年龄特点,教材呈现了一幅色彩鲜艳的“兔子一家”的情境图,通过让学生充分了解情境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而提出“一共有几只兔子”的问题,让学生由“2只大兔和3只小兔合起来是5只兔子”得出2+3=5或3+2=5,这一环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就是从最普通的生活情境中提取出来的。接着教材呈现兔博士提出的“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让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其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教材这样设计,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法算式的过程,而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加法运算的意义。接着教材安排了4个练习题。第1题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呈现用集合圈表示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的题目,并且也是第一次出现“一图两式”的题型,这样不仅直观而且更进一步地让学生了解加法的意义。第2题,与第1题比较,教材让学生自己看图并列出完整的算式,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考察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