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影响我一生的语文老师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县云安中学杨显志(本文曾发表于2011年第1期安徽《教育文汇》)今年9月开学后,我意外地收到了一本从安徽寄来的《教育文汇》杂志。惊奇之余,打开杂志,翻看目录,上面第一个栏目“师之范”转载的文章,竟然是我曾发表在2005年10月《广东教育》、题为《想起了语文老师的小黑板》的一篇文章(转载时标题改为《蒋老师的小黑板》)。文章发表后,当年我曾复印了一份寄给时已退休赋闲在家的蒋老师,老师读后甚感欣慰。没想到时隔多年后,这篇小文还能得到编辑老师的厚爱,这给了我不小的信心。于是,多年以前那种意犹未尽,一直想从另一个角度再写写我的蒋老师的念头重新燃起。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在湖南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读高中,教我们语文的是蒋卫森老师。身材瘦小,面色黧黑,完全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种儒雅风流的才子形象,这是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可是不久,老师特立独行,高蹈远举,与世无争的另一面却让我心生敬慕。老师四十岁左右才结婚,师母姓邹,在一所小学做饭。可是,中年得子,他们的两个儿子既不姓蒋,也不姓邹,而是姓“用”,一个叫用之初,一个叫用之邦。我读高中时,这两个小家伙才三五岁,经常见到他们在教工宿舍楼前玩泥巴。当时我们都觉得他们的姓名好生奇怪。多年后,我问老师,何以取这样怪的姓名?老师笑了笑,才一本正经地说:“用之初就是姓用的开始了。”“那用之邦就是用他来安邦定国了?”我追问道。老师微笑不语。到这时,我才猛然想起一件往事,1989年我远赴新疆,临走前去向老师道别时,老师送我一套《唐宋文举要》(上下册),书的封面上赫然写着四个毛笔蝇头小楷——“用庄藏书”。用庄者,乃老师之别号,学用庄子哲学之谓也。蒋老师性情耿直,待人平和。读高中三年里我很少见他动过气,骂过人。现在回忆起来,只记得他生过两次气,但也仅仅是责备了几句而已。一次是学校举行开学典礼,我代表学生发言。事前一天我把写好的发言稿送到老师家,请他帮我修改。第二天开学典礼前,我去他家拿稿子,老师左找右找,怎么也找不着。问师母,师母说以为是一张没用的纸,刚才收拾房子时扔了。老师一听,一下子急红了脸,一边不甘心地找,一边说:“什么没用?!这是学生的文章,等一下就要用的!问也不问就乱扔……”不过,老师并没有大发雷霆。后来,老师和师母又一起找了一遍,仍然没找到。最后,老师只好歉意地笑着对我说:“没办法了,回去回忆一下,就用你原来的稿子吧,你原来的稿子也不错。”还有一次,是在语文课堂上,全班同学都很安静地上课,坐在教室后面的几个学生,都是家庭背景比较好的,此刻他们几个却心不在焉,一会儿叽叽咕咕,一会儿窃笑不已,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惹得班上好些同学掉头去看他们。老师平生对纨绔子弟向来是看不过眼的。那天,老师特意静场了十几秒钟,两眼盯着后面那几个学生。然后,三言两语,只用了几个比喻句就把那几个学生说得羞愧满面,无地自容,以后再也没见他们在课堂上放肆过。只可惜,时过境迁,当年那几个精彩的比喻句我已经淡忘了,要不然今天写出来,一定可以解颐一笑。关于老师的身世,我不太清楚,只是后来才知道他生于1940年,出身贫寒。据说,1960年代,他上中学的时候,正赶上三年困难时期,在学校吃饭,无菜可吃,只好以筷嘴蘸盐下饭,身体虚弱得体育老师都不让他上体育课。老师早年特殊的人生经历,使他对来自农村贫穷人家的子弟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怀。正像那时多数农村学生一样,我也来自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当时我住校每个月的伙食费约十来块钱,全部来自父母那两亩水田和猪圈里的一头母猪,放假回家一次,父母给的两块零花钱,常常攥在手里一个月都舍不得花掉。那时的钱也很值钱,一瓶红墨水才两毛多,我很想买一瓶,好用来在学习上划重点,可我却舍不得,最后只花了5分钱,从走乡串户的货郎担上买到一小包红粉末,用开水冲了,做成了一瓶红墨水。读高一时的一天晚上,我像往常一样去老师家拿作业本(当时学校没有教师办公室),老师微笑着告诉我:“你在语文基础知识竞赛中获得了第一名!”我还没有反应过来,老师就从窗户里伸出手来,递给我一瓶蓝墨水。我感念在心,后来,这瓶墨水让我用了一年时间。由于家里穷,我上中学时还穿父母的衣服裤子。有一次老师布置作文,也不记得是什么题目了,我把这事写进了作文里,表达父母“酸菜里面出人才”“穷人家的孩子志不穷”的心愿。后来老师评讲作文时,把我的作文当范文朗读,当时感动了全班的同学。下课后,同学们不但没有笑话我,还向我投来羡慕的眼光。高中三年,我的作文常常被老师当范文读,可说真的,在我的记忆里,要算这一次留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后来,有一次老师病了,住进了离学校几十里山路的县人民医院。当时,我任高69班班长,邓发明(他现在贵州一所中学任教)任班团支部书记。我们很想代表全班同学去看望老师,可是又不想让班主任知道,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