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历史).doc
上传人:是你****盟主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吉林省四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历史).doc

吉林省四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历史).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吉林省四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3题,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Ⅰ卷(选择题,共计60分)一、选择题(总计30小题,每小题2分)1.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呆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①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安土重迁”的思想④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司马迁在《史记》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此“渠”指的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白渠D.大运河3.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A.工场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4.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耕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了“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B.专制制度的衰落C.西方文明的影响D.抑商政策的松动5.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雇人织绸,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由此可知()①施复夫妇是机户②当时江南一些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③明代手工业还较落后④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A.①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②③④6.“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清末黄遵宪诗中提到的“大错”实际指的是()A.打击了出口商品生产,导致中国海外贸易停顿B.镇压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阻碍了中国国家统一C.禁止官民出海贸易,动摇了中国社会稳定性D.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中国与世隔绝而落后于时代潮流7.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动力是()A.《马可波罗游记》的广泛流传B.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欧洲君主强化王权的目的D.基督教会为了传教8.下列关于世界市场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新航路的开辟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②殖民扩张和掠夺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③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④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武力逼迫是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及形成的主要方式。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新航路开辟后产生了“商业革命”,它的主要表现是()①市场和贸易扩大②证明了“地圆学说”③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④天主教在拉丁美洲开始传播⑤美洲的烟草、可可等出现在欧洲市场上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④10.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入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荼,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这段话表明()A.英国在欧洲没有殖民地或自治领B.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C.世界经济联系加强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11.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A.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B.工艺技术的需要C.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D.电力的广泛应用12.前两次工业革命浪潮,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机械设备不同B.建筑材料不同C.主要动力不同D.交通工具不同13.“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表明洋务运动()A.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B.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D.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面对内忧外患,掀起了洋务运动。他们打出的旗号()①自强②科学③民主④求富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5.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A.五四运动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C.第一次世界大战D.中国政府的措施16.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一批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这一史实表明中国()A.开启了近代化进程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17.历史学家指出:中国人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在这种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意识指导下出现的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