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李凭箜篌引》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5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中语文】《李凭箜篌引》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df

【高中语文】《李凭箜篌引》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李凭箜篌引》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体会其艺术特色。(3)能够默写课文中的精彩片段。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课文《李凭箜篌引》的基本内容。(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3)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2)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的理解与应用。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李凭及其作品《箜篌引》。(2)引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初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3.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探讨人物性格特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4.教师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解释古代文化常识。(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体会其艺术特色。5.课堂练习(1)让学生默写课文中的精彩片段。(2)选取课后练习题,进行解答。6.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复习课文《李凭箜篌引》,巩固所学内容。2.完成课后练习题。3.选择一首古典诗词进行鉴赏,体会其艺术魅力。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单元测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检测,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六、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文学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4.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七、教学方法1.朗读法: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2.讲解法: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4.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如仿写、改编课文,提高创作能力。八、教学资源1.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2.参考资料:相关文学作品、论文、评论等。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4.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九、教学进度1.第1周:介绍作者李凭及其作品《箜篌引》,自主学习课文内容。2.第2周:合作探讨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3.第3周: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解释古代文化常识。4.第4周:课堂练习,默写精彩片段,解答课后练习题。5.第5周: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十、教学反思2.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4.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说明:教案中提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民族自豪感,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如朗读、讨论、欣赏等,来渗透这些价值观。二、教学重点、难点补充说明:理解课文内容和分析修辞手法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也要帮助他们识别和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体会其艺术效果。三、教学过程补充说明: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师环节中应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架,如问题引导、学习任务等,并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分享想法,促进深层次的学习。四、教学策略补充说明:启发式教学和情境教学是教学策略的重点,它们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问题、情境模拟等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五、教学方法补充说明:朗读法和讨论法是教学方法的重点,它们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