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进校园主题班会.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廉洁文化进校园主题班会.doc

廉洁文化进校园主题班会.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廉洁文化进校园”学习资料廉政警句志不可无,傲不可有,财不可贪,欲不可纵。纳谏求贤,有容乃大;激浊扬清,无欲则刚。做人要自醒,从政要自警。上不愧党,下不愧民,磊落从政,正步人生。大事一定要清清楚楚,小事也不可马马虎虎。立身以诚为本,处事以公为先。事权财权人权,贪权是滋生腐败之源;公开公正公平,公心乃建设廉政之基。清水肥水,拿薪水都要廉洁从政;大官小官,凡做官理应清白为民。念由心生,止念当先炼其心志;廉在欲止,倡廉当先去其贪欲。朝省夕省朝夕自省,上廉下廉上下齐廉。于官于民于情于理于己于人全容不得一个贪字。位不在高廉政则名,权不在大为民则灵。清清白白为官,认认真真干事,诚诚恳恳待人。廉则威,公则明,严则正;思则变,勤则精,学则进。团结形成力量,民主带来智慧,廉洁养成正气。一身正气才能放手从政,两袖清风方保安逸太平。坦然看世界,磊落度人生。诚信修身,严谨治学;清正为官,廉洁做人。忠于党,诚于民,严于己,尽于职。廉政准则牢记心,拒腐篱笆扎得牢。权是双刃剑,荣辱两边沾。工作上争先创优,永无止境;享受上不贪不占,知足常乐。事有千变万化惟求无愧于心,人无十全十美但祈有口皆碑。爱心不可无,贪心不可有。得意莫忘形,失意莫失态。枕边常吹廉政风,一生廉洁保太平。门后拉屎天要亮,受贿贪污总要破。做官要为民,为钱莫做官。身后有余莫伸手,枷锁架身难回首。酒肉朋友交不得,花钱要你办事办不得,拉不下面子的事做不得。没有思想上的清白,不可能有金钱上的廉洁;丧失金钱上的廉洁,会导致道德上的堕落。权大不忘责任重,位高不移公仆心。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穷奢极欲是通向毁灭的捷径;贪婪到头只能落个竹篮打水一场空。言则必果踏实办事,为国为民赤胆忠心;言而无信浮而不实,害人害已祸国殃民。清白之心不可无,贪欲之念不可有。吃喝嫖赌财,请君莫贪恋:酒是穿肠之箭,色是削骨钢刀,赌是万恶之源,财是迷魂毒药。不做官时想做官,做了官后不象官;要么一生莫做官,做官要做清白官。营私舞弊百姓痛恨,清正廉洁大众称颂。无私的人心胸坦荡,贪婪的人心惊胆虚。待人接物重在真诚自然,乐善好施贵在心胸宽广。秉公办事为政以德,为官清廉不严而治。好官为国为民以己任,群众利益铭记心;贪官为名为利以追求,夜朗自大傲视人。廉洁文化进校园主题班会高三(2)----“尊敬廉洁人物,推崇廉洁行为”故事会活动目标:通过听廉洁故事,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向廉洁人物学习,从小养成诚信、正直、清廉和有责任心的教育。通过“小手牵大手”的活动,将廉政建设吹遍家庭和校园的每个角落。活动准备:选出故事选手。准备图片。活动过程:一、导入有一首诗:“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为官清正,一心为民,光明磊落的人,他们深受人民爱戴,他们的故事流传千古,他们的精神照耀后人。今天,我们就举行一场“尊敬廉洁人物,推崇廉洁行为”的故事会。二、故事一《诸葛亮的廉洁故事》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蜀国名相诸葛亮严于律己,一身清廉使然。诸葛亮一生“抚百姓,示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深为其所动,之后跟随刘备征战南北,奇功屡建。刘备死后,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蜀国国事,事无巨细,每必亲躬。他5次亲率大军,北伐曹魏,与曹魏短兵相接。他严格要求子侄辈,不以自己位高权重而特殊对待。他亲派侄儿诸葛乔与诸将子弟一起,率兵转运军粮于深山险谷之中。为此,他专门给其兄诸葛谨写信说,诸葛乔“本当还成都”,但“今诸将子弟皆得转运”,“宜同荣辱”。马谡失街亭后,他引咎自责,上疏后主刘禅,“请自贬三等”,从此更兢兢业业、勤勉有加。“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四升。”长期的废寝忘食使他心力交瘁,积劳成疾,年仅54岁便英年早逝。诸葛亮以他的实际行动验证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诸葛亮生前,在给后主的一份奏章中对自己的财产、收入进行了申报:“成都有桑800株,薄田15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去世后,其家中情形确如奏章所言,可谓内无余帛,外无赢财。诸葛亮病危时,留下遗嘱,要求把他的遗体安葬在汉中定军山,丧葬力求节俭简朴,依山造坟,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能容纳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殓时,只着平时便服,不放任何陪葬品。这就是一代名相诸葛亮死后的最高要求,其高风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