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doc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题五PM2.5厚德载“雾”自强不“吸”绿色公交系统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一、背景材料:(看看,不用抄)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2012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把PM2.5监测纳入国标,与国际接轨。2、全国雾霾的面积大,范围大,持续时间长。3、一些地区的市民出现“黑肺”。4、河北省多个城市称为空气重度污染城市,包括保定。5、“两会”聚焦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逐步建成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大力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抓紧完善标准、制度和法规体系,采取切实的防治污染措施,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6、十八大首提美丽中国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四位一体”发展为“五位一体”。7、河北多个城市开展绿色公交系统。8、李克强6月5日主持召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讲话。他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基本内容。3.2012年6月29日,新华社报道,国务院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5.12月12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6.中国首个以“能源”为主题的流动科普展览——“和谐能源之旅”启动仪式在广东举行。7.2012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实现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关键在于水,根本的出路在于节水。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11月26日发布的《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二、与教材结合点:(简化,将关键词抄在书上)1、我国的资源形势严峻。从总量上看,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资源类型齐,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是,由于人口众多,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相对数来看,我国在世界上是一个资源小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偏少这一状况,将随着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而日趋严峻。2、我国的环境形势严峻。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3、制约经济发展: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我国人口的大量增加,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这些都严重地制约着我因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4、严重危害了人的生命健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5、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文明、美丽中国。6、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7、为经济建设提供环境和资源保障,增强经济竞争力,实现中国梦,提高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有利于改善人们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8、从全球范围来看,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9、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0、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国策,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活动,彰显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携手合作,共同应对环境的挑战。11、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①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为推进节能减排奠定了坚强的基础。②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③坚持依法治国方略,依法治理环境;④全民节能减排意识增强;⑤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12、怎么做:国家:(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鼓励科技创新,依靠科技力量保护环境,如开发新能源和替代能源,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3)加大投入,健全节能环保机制,控制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4)充分运用法律和教育手段保护资源和环境,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依法制裁破环资源环境的行为;依法开发和合理利用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形成节能环保的氛围,倡导绿色消费,选择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6)大力发展公共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