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林文采的语录35条2023年林文采的语录汇编35条每个人的期待都是属于自己的,别人如果愿意完成你的期待,要心存感恩,如果没有的话,那只是自然。——林文采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林文采的语录35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有位妈妈的问题是,孩子总是反复问妈妈是否爱她。妈妈每次都回答:"我爱你,你这么乖,这么懂事,又爱学习,我怎么会不爱你呢?"孩子还是反复的问。林老师说:"你只要说‘我爱你,因为你是我的孩子’就行了。"——林文采2、如果一个人能做自己的好父母,也就一定能做孩子的好父母。什么叫做自己的好父母呢,就是你有没有办法对自己温和而又坚持。也就是说当你失败了,有挫折感了,你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你会不会对自己非常严厉?会不会不能原谅自己?如果是的话,那么当你成为父母后,你的孩子犯错时你也会这样对他。——林文采3、现代企业管理人与人之间的防备与不信任造成人们心灵枯竭,出现许多负面情绪。管理者可组织"心理滋养"的活动,建立亲和感,给员工赞美、认同、肯定,接纳他人。毕竟全世界都要"心理滋养"。——林文采4、养孩子是不辛苦的,如果很辛苦,那就说明养错了,拥有一段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是很滋养你的人生的。——林文采5、我是有限的。我的精力有限;我的时间有限;我的能力有限,所以有些事情我能做到,有的我做不到,那么我们拒绝别人时,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那么别人拒绝我,我也能理解他是有限的,而不是因为我不够好而被拒绝。——林文采6、每个人的期待都是属于自己的,别人如果愿意完成你的期待,要心存感恩,如果没有的话,那只是自然。——林文采博士7、负面情绪是一种能量,它促使人们去改变,去学习,从而推动成长。但有一些情况,如负面情绪表现过度、出现偏差行为等,需要我们警惕。孩子的情绪问题,根源在家庭,它藏在爸爸、妈妈、孩子组成的三角关系中。——林文采8、有种爱就是为了更好的离别,那就是:母爱!——林文采《萨提亚》9、孩子独自玩的时候有一个习惯,他们玩着玩着就会跑到妈妈身边呆一会,然后又跑去玩了。这是孩子与生俱来对母亲的依赖感,他们在母亲的身边待着是为了获取能量,然而终有一天,孩子必须面临与父母分离的境地。舍得让孩子安心地在天空飞翔,并且懂得如何让孩子理解分离感的父母,才是聪明的父母。——林文采10、0—3个月的宝宝,妈妈除了生理上给予宝宝母乳的滋养之外,心理上只要无条件地接纳你的宝宝,把它视为你生命中的至重,就给了它足够的安全感。这点几乎每个妈妈都可以满足,刚生完宝宝的妈妈自然会分泌一种荷尔蒙,让你有足够的情感欣赏那个折磨你的身体,皮肤皱巴巴的家伙。——林文采11、反省是一种美德,能够减轻焦虑痛苦,但反省要有限度,过于痛苦沮丧就有内在深层的问题,人有很多的能力,但绝不是无限的,要接受自己是有限的,也接受别人是有限的,才能活在当下,接受当下就是最好的。——林文采12、防卫的方法之一是攻击,其二是否认。如果对方一直处在防卫的状态,双方关系久之就会出现问题。内在的愤怒一直压抑在心底,不表露出来,久之就会成为抑郁症。——林文采13、不要让孩子变得过于娇嫩,不要因为家里其他人怎样对小孩,你就不高兴,家里人跟他沟通的方式,将来在外面都会碰到,家庭就是一个真实的小社会,所以不如早点在家里学习一下。——林文采14、每个孩子本身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林文采15、孩子无所谓什么叛逆期,只要精神营养缺乏了,任何时候都可能叛逆。——林文采16、孩子是养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林文采17、我不想做他做的那些事,但我的愤怒无处可去。林文采老师说情绪是能量,可以用来做些事情,那我要用我的愤怒做点什么呢?——林文采18、6—7岁时,孩子需要学习、认知、模范,需要一个能够学习的人。如果孩子的心理营养缺失,他就会一直处于寻找的状态,让人家去肯定他,让人家去称赞他。他不能在他那个年龄发挥一个人的很好的生命力。——林文采19、做安全的父母主要要做到两点:1.保持良好的夫妻关系父母的关系不好,他就感觉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胁,担心自己被遗弃。未来这个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2.稳定的情绪。孩子的紧张不安很多时候是对父母情绪的反应,所以如果父母都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又如何要求孩子去管理好他们的情绪。——林文采20、父亲对孩子的赞美,肯定,认同,不管是对儿子还是女儿,它的份量是特别重的,如果父亲愿意这么认真孩子说:孩子我很喜欢你,我非常高兴你是我的孩子。那这句话,孩子会记得一生,并且开心一辈子。——林文采21、孩子希望父亲对孩子说:我相信你能照顾自己,如果你有需要,我就在这里,但由你来决定是否需要我的帮助,我也允许你做错,我相信你能从错误中学习。——林文采博士萨提亚亲子关系课程22、没有安全感的妈妈,会有焦虑,担心推迟孩子和妈妈分离的时间,孩子就不能独立成为负责任的人。——林文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