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说课稿.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说课稿.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说课稿.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说课稿[编辑]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说课稿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琵琶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是苏教版第四册的讲读课文。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古典诗歌理解。本诗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的叙事长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在白居易死后,当时的皇帝唐宪宗写诗悼念:“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说明远在作者逝世前,本诗已经风行全国,很有影响了。(二)教学内容安排本文拟用三课时完成。我说课的内容为第三课时——小结课,前两课时在学生整体感知和局部研读的基础上,本课时对本诗进行综合领悟:包括分析诗歌的结构,概括中心思想,归纳写作特点,并通过比较阅读进行诗歌鉴赏能力的迁移提高。二、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欣赏并学习本诗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②培养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③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激发学生热爱社会的感情。三、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包括明暗线结构、情景交融的特点,特别是对音乐的多角度、多手法、多层次的描写技巧。2、教学难点:理解琵琶女和诗人的悲剧造成的原因及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四、教学方法:1、教法:拟采用“整体感知——局部研读——综合领悟——迁移提高”的教学方法。2、学法指导:(1)通读:要求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出语气、感情,初步了解全文。(2)精度:重点阅读第二诗段,思考:这一节作者是怎样把无形的琵琶声用文字描绘出来的?琵琶乐曲是怎样变化的?(3)解读:通过板书结构分析及学生的讨论分析,掌握本诗的特点。五、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导入课文。教师充满激情的吟颂唐宪宗的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并简要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重新认识本诗的写作目的和意义。(二)、板书小结课文结构。通过学生对前两节课的回顾复习,在整体阅读、局部研读的基础上,分析本诗的明暗线交织的双线式结构,要求学生顺着本诗“诗眼”: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梳理全文,搞清本诗明暗对照式的类比式结构写法。(三)、概括分析写作特点在理清课文结构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归纳本诗的写作特点,并请学生找出例句加以说明,以加深理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板书归纳:(1)结构严谨。全诗以人物为线索,歌女的身世是明线,诗人的感受是暗线,明线从现象反映主题,暗线则从本质上揭示主题。一明一暗,一虚一实,明暗相寸虚实相生。情绪表现波澜起伏,过渡自然。(2)情景交融。善于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3)音乐描写出色。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描写音乐的绝唱。(三)、对比阅读,迁移提高。让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另一首五言古诗《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分小组讨论它和《琵琶行》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相比较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通过比较,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诗歌的特点及表现手法。(四)、布置作业,拓展训练,综合领悟。作业:1、熟读本诗,背诵第二段。2、完成思考练习和同步训练。3、自读白居易的另一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锦瑟》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是苏教版第四册的讲读课文。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古典诗歌理解。本诗是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写的一首律诗,主题隐晦多义,这也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二)教学内容安排本文拟用一课时完成。重在对本诗进行深刻领悟:包括分析诗歌的主旨,深入领会意象特点,结合作者坎坷经历归纳诗歌语言特点,达到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二、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欣赏并学习本诗灵活运用意象描写的作用。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②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旨的能力。③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封建社会造成诗人仕途失意的黑暗现实,激发学生热爱社会的感情。三、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2、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诗歌主旨。四、教学方法:1、教法:拟采用“整体感知——局部研读——综合领悟——迁移提高”的教学方法。2、学法指导:朗读法、研读法、赏读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1.资料链接1——名诗对接。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何当共剪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