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阳西县中小学教师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论文征集和评选登记表(以下内容必须全部填满,打印或用正楷填写,以免造成识别错误)作者姓名申玉娇性别女职务职称小高出生年月日81.9.26论文题目如何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之我见科别语文分类(请打钩)☑论文□调查报告□经验总结□实验报告□教育教学案例□其它(请注明)工作单位阳西实验小学单位电话0662-5541795论文内容摘要(200字以内)班级精细化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为高智慧奠基的今天,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要做到既精又细,教师要言传身教,用细节感染学生,培养骨干力量,关心学生,启迪心灵,逐步形成“人人有事做,人人都是责任人”的风气。从而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落实精细化管理的实践观。关键词:低年级、班级管理、精细化论文版权声明本论文没有抄袭和版权争议,同意论文征集方发表论文或结集出版作者签名:申玉娇如何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之我见班级精细化管理要求班主任“在细字上做文章,在精字上下功夫”,在管理中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变一人管理为多人管理,力求用精细的态度,使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要做到既精又细,特别是低年级的班级管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为高智慧奠基的今天,棍棒教育,以势压人的手段肯定是不行的。我想,每个孩子虽然调皮,但他们的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显然,智慧地对班级进行教育管理,已经成为我刻不容缓的责任,这种责任,不只是改变、塑造和训练学生,它首先是一种唤醒,去唤醒学生自身的自然沉睡的力量,以实现他们内在的无限潜能,以引发他们灵魂深处的变革。从而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落实精细化管理的实践观。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这句话每个学生都知道,但落实到行动中去就显得抽象多了。开学第一周,我就从学生最基本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要求抓起。比如:怎样坐、怎样站、怎样走、怎样说……我一边提要求一边指导学生做,然后反复强调,久而久之,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再如说话,是大家都会的,但在不同的场合怎么说,却不是人人都会的,因此,我利用品社课的时间,给他们创设多种情境,教育他们“在教室”、“在办公室”里应该怎么做,怎么说,如:进教室、进办公室首先要喊报告,要得到老师的允许后,才可进入。又如: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今天是星期六,阳光明媚,老师来到李季家进行家访,(李季是我们班最不懂礼貌的孩子),我要求李季配合我进行表演,并让其他小朋友来评一评,也来试一试,从表面上看来这是说话声音大小或高低的问题,但这种要求本身,却能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还有诚信教育,不能单单让学生知道要诚实守信,关键还是落实到行动上。学生建立诚信记录卡,通过记录的方式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孩子刚进入小学时,对什么都充满了新奇感,对新课本总是爱不释手,这里翻翻那里瞧瞧,等新鲜感一过,有些孩子的书本已经面目全非:这里被写了字,那里被画了画,这页翘了角,那页卷了边,弄得书本伤痕累累。针对这一点,我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书本娃娃哭了》的故事,告诉孩子们,书本娃娃是有生命的,它的脸儿弄脏了,身子受伤了,它多难过呀!它说,如果谁把我的脸儿洗得干干净净,我就和他做朋友。然后我又拿出剪好的笑脸娃娃和哭脸娃娃说:“笑脸娃娃是干净的书本娃娃,哭脸娃娃是肮脏的书本娃娃,你想和谁交朋友呢?”不用老师多讲什么大道理,孩子们马上行动起来,把书本清理一番,书本娃娃很快就变了样。在班上,我们经常开展评比,谁的书本爱护得好,就可以得到一枚笑脸奖章。用同样的道理,我又教会了孩子要爱护课桌椅,爱护教室门窗,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爱护公园里的公用设施等。在孩子们眼里,这些东西都是有生命的,我们怎能不去爱它呢?二、言传身教,用细节感染学生。细节的影响力和榜样的力量是最大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教师的人格和灵魂并不只是表现在大是大非上,更多的是表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表现在与学生相处的一点一滴中。当我们走到教室门口看到地上有废纸的时候,不是熟视无睹地走过去,也不是颐指气使地叫学生捡起来,而是自己弯下腰把它拣起来放到垃圾桶;当我们在黑板上板书的时候,有时会把粉笔写断了,写断的半截粉笔如果掉到地上,我们立刻把它捡起来放到粉笔盒里;看到卫生角脏了,我们自己动手整理好;布置教室时踩脏了学生的桌椅,我们亲自擦干净……我们的态度决定了学生的态度,我们的高度也决定了学生的高度。三、精心培养,形成骨干力量选拔班干部秉持着“先录用,后培养,在录用中培养”的信念,留心观察学生,善于选拔有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较强、自我约束能力好的学生,按照“带着走—推着走—放手自己走”的思路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