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桐花满地现代文阅读理解答案①起初,我是不喜欢桐花的。②桐花命贱,粉不粉艳不艳的,大朵大朵地开着,形状也散。因为大,觉得没了形似的。更有那颜色,有灰败的暗在里面,所以,我初见桐花,便觉得不是我的花。只因为它没有灵性,好像一个呆滞的乡下女子。③后来喜欢了看电影,发现电影院里有几棵泡桐,高大健硕,足有几十年了吧?三四月间,一树一树的花开,粉灰色的桐花开遍了天空。我恰是十五六岁的年龄,一下子惊艳过去。④那是故乡的老电影院,院子里因为有几棵泡桐,显得鬼魅而虚幻。我常常和同学跑去看电影,当然是要逃课的。电影票两毛钱一张,今天是粉的明天是蓝的,细细的长条,前面印了座位,多少排多少号,后面是日期。我们偶尔也逃票,如果当天恰好是蓝色的票,而我们前几天恰好用过蓝色的票,于是混进去,感觉占了极大便宜。无限的快乐,贼的快乐。⑤那时玲是我的蜜友,她总是与我一起跳过一中的墙去看电影,有时去得早,就捡几朵桐花放到书里。玲说,这花要是不败该多好啊。这句话多傻啊!我笑话她总是说傻话,她又说,花无百日红。⑥后来她转学走了,我一个人再去看电影时总是会想起她。⑦我把桐花夹在信里寄给她。我问她,你那里有桐花吗?问她的时候,她就哭了。因为我发现,信纸是湿的。⑧每天上学都要过电影院,我总是不经意地扭头看那些泡桐,春去春回,看了三年。我离开了故乡,从此再也没有回去。小城的桐花,已散落在记忆河岸上,桐花穿过两岸光阴,只是无比的凄美。惨绿的少年就那样一挥而去。⑨再回故乡,却不见了桐花。⑩电影院早就黄了,于是拆掉,盖了商城,里面无限的热闹。电影院不复存在,当然也没有桐花了。正是人间四月天,我却惶惶然,好像失了什么,无限地惆怅。⑾多年之后,我和玲再度联系上。她没有考上大学,一个人在异乡奔波,不停地在路上奔波。下岗失业,做生意赔本,失恋离婚,玲的命运一波三折,但她却没有抱怨过。我想起桐花,那样努力地开着,不好看,可是,为了春天的到来,一直努力着。⑿我问玲还记得我寄给她的桐花吗?她在电话中说,已经干掉了,没了颜色。可是,她一直留着。因为,上面有光阴的痕迹。⒀还有一次去开会,我觉得闷,出来透气,在窗口,忽然看到了桐花。一枝枝伸展着,在三楼的窗前,那些桐花几乎伸手可及。天正在下雨,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地上有一片落花,真是桐花万里路。我伸出手去,摘下一朵,那朵又软又绵的桐花,就在我的手上,上面有雨露儿,颤抖着,微张着,这是一朵还没有完全开的花,还有着青涩的美。我捧着它,想起与桐花的初见,我并不喜欢它。如今,与君再相见,我心中,俱是欢喜的花儿,一朵、两朵地开着,桐花满地。我记得故乡的桐花,也更喜这眼前的一朵。⒁我给玲发了一条短信:“玲,有空回来看桐花吧,它们又开了呢。”⒂玲很快回了短信。她说:“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们还当去跳墙偷看电影的少年吧。因为那里有我和你的桐花万里路。”1.文章以“桐花满地”为题,有什么作用?(3分)答:2.结合语境,品味语言,回答下列问题。(4分)(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句。(2分)答:(2)第(13)段画线句中的“捧”字能否换成“端”或“拿”,为什么?(2分)答:3.“我”与玲逃课看电影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答:4请用文中词语概括出“我”对桐花的认识和情感变化。(3分)不喜欢→→→→喜欢5.有人认为,文中的桐花是“玲”的化身,你对此有何看法?(3分)答1(3分)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含蓄地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富有诗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1分,共3分)2.(4分)(1)(2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桐花喻为“一个呆滞的乡下女子”(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桐花在“我”心中的情态,表明了“我”不喜欢桐花的缘故(1分)。(2)(2分)不能(1分)。“捧”在这里是细心地放在手里,能表现“我”对不喜欢的桐花的忏悔与敬重桐花的心理,而“端”和“拿”则表达不出这种心理(1分)。3.(3分)表明“我”与玲的密友关系(1分),描述“我”与玲在一起议论桐花的情景(1分),为下文写“我”多年之后和玲再度联系上,并且问起桐花的情节埋下伏笔(1分)。4.(3分)惊艳、凄美、惆怅(每点1分,共3分)5(3分)文中写桐花“命贱”“无比的凄美”,让人心生怜悯(1分),这与命运多舛的玲非常相似(1分)。作者正是通过这双重形象的映衬,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与关爱之情(1分)怎么提高好语文议论文阅读成绩1、语感的培养语感的培养需要大量的阅读,还有大量的记忆背诵。要多看优秀的作品,像是书籍、电影等来开阔自己的视野。要多思考,多质疑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多尝试,多锻炼来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这需要大量的时间,是不能速成的,这个和天分也确实需要一些天分。2、语文阅读练习技巧古人言:操千具而后识器,听千曲而后晓声。这就是需要高中生们要多阅读一些范文,参照语文资料上的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