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适用计算机专业的就业指导方法论文适用计算机专业的就业指导方法论文IT产业的迅猛发展形成了大量的人才缺口,与此同时计算机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们却面临就业难的问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2010届到2012届,连续三届蝉联就业红牌专业,且为2013年度就业预警本科专业[1]。1、计算机专业就业存在的问题1.1自我定位存在偏差学生容易在职业期望和职业方向选择上出现错误定位。职业期望中,对薪水期望过高,对于就业区域限制过窄,会对就业形成不良影响。职业方向上,很多人不考虑自己的知识技能储备,不能有的放矢的寻找合适的就业机会。由于IT产业的造富效应,使得计算机类人才对自身的职业终极定位就相对较高。在某普通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2013届、2014届学生中抽样调查,学生对毕业时薪水预期普遍在3000元以上,其中15.53%的同学薪水预期在5000元以上。又因为计算机专业的职业多种多样,专业技能需求不同,收入也不同。部分同学为了追求高收入,或者追求大城市就业,丢弃自己的专长,盲目选择流行但不适宜自己的职业。职业方向上的定位偏差增加了就业的困难。很多同学面对五花八门的就业信息,不知道如何挑选,盲目求职,造成企业需求和个人素质不相容,无法成功就业。1.2专业技能薄弱,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计算机专业是新兴学科,知识的更新和发展迅速,学科知识爆炸式增长。目前计算机专业就业范围所涵盖的职业分工种类繁多,各种细分职业所需要的就业技能也不尽相同。目前的.本科教育为了使计算机专业学生能更广泛的适用于社会,开设了较多的课程。由于课程多,学时少,实践环节少,造成学生的实际知识运用能力不足,面面俱到却无法精通。在实际就业过程中,往往学生储备了多方面的计算机知识,却在就业时没有突出的专项技能而无法适应企业需要,形成岗位和人才无法对接。2、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就业指导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灵活运用按需求职的就业指导模式和人职匹配的就业指导模式,实现较好就业。2.1按需求职的就业指导模式将职业需求和专业学习对应起来,在职业规划导向下进行学习,促进就业。目前计算机专业的就业职业主要分为3大类:1)计算机软件/系统集成;2)互联网/电子商务/游戏开发;3)计算机硬件,每一类又对应了多种职业。计算机软件类有如下职业:软件工程师、研发工程师、需求工程师、软件测试员、软件UI设计师/工程师。系统集成类有如下职业:系统架构设计师、系统集成工程师、系统工程师、系统分析员。对于其中的数据库及目前的数据仓储、数据挖掘等,还有数据库开发工程师、数据库管理员、ERP技术/开发应用、ERP实施顾问等类型的职业。这些职业对于专业知识主要需求为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系统结构方面。而这些职业中牵涉到嵌入式开发的岗位则需要嵌入式方向的知识和实际能力。互联网/电子商务/游戏开发相关职业包括但不限于:网站运营管理、运营专员、网站编辑、产品经理/主管、产品专员/助理、电子商务/SEO、电子商务经理/主管、电子商务专员/助理、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互联网研发工程师、系统管理员、系统分析师/架构师、网络与信息安全工程师、语音/视频/图形开发、工程师、网页设计/制作/美工、UI/UE设计师/顾问、三维/3D设计/制作、Flash设计/开发、游戏设计/开发、游戏策划师、游戏界面设计师、特效设计师、视觉设计师。这些职位需要软件方面的基本能力和数字媒体方面的技能。计算机硬件方面的职业如高级硬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硬件测试人员、计算机硬件维护工程师等,则对于计算机硬件基础和电子电子方面有较高要求。综合国内多所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培养计划对比发现,计算机专业除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相对一致,在专业课的设置上差异较大。目前计算机学科大类所涉及的各种课程,其中不同细分方向侧重的课程差异显著,大体分为嵌入式方向、软件方向、计算机系统结构、信息安全、数字媒体几大块。对于职业需求而言,学生并不需要精通所有的专业技能,只需要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加强具体职业所需要的技能,就可以实现较好就业。将专业技能和职业关系对应起来,如从事计算机系统工程方面工作则强化模拟电路、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接口与通讯、计算机EDA设计、X86汇编程序设计、计算机控制、分布式系统原理、电路分析、人机交互等知识。这样根据需求引导学生针对职业岗位提早准备,按需发展,强化职业技能,增加就业竞争力,使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思路更加清晰。调查表明:虽然个人就业意愿差异较大,选择的职业差异大,但学生对个人能力方面评估差异不大[2]。这反应了目前专业教育属于基础知识储备完善,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但终端技能及实践能力存在明显不足的情况。对于就业技能薄弱的现实,要根据职业要求,结合计算机专业知识结构,指导学生补缺补差,密集学习以达到职业要求。2.2人职匹配的就业指导模式从个体出发,找出与个体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