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沉与浮》幼儿园中班教案合集《沉与浮》幼儿园中班教案合集(精选16篇)《沉与浮》幼儿园中班教案合集篇1活动目标1、在探索物体沉与浮的过程中,体验操作与探索的乐趣。2、感知不同物体的沉浮现象,并能对其分类;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3、初步尝试记录猜想与发现,学习预测和验证的科学方法。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已积累有关水的经验,初步感知过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2、材料准备:枣、铁夹子、塑料瓶、积木、石头、泡沫、沙子,记录纸、笔等。活动过程1、观察树叶和钥匙放进水缸的现象,简单了解物体的沉与浮。(1)教师分别将两样东西放入水缸中,请幼儿观察。2、观察材料,猜测物体的沉浮现象。(1)逐一观察材料。(2)玩游戏"猜一猜"并记录。3、动手操作并记录,验证物体的沉浮现象。(1)观察记录纸,讨论记录方法。(2)自由探索物体的沉与浮,并记录操作结果。4、交流操作结果,对沉浮物体进行分类。(1)分别展示记录结果,验证猜想。(2)共同小结。(3)根据沉浮现象进行分类。5、动手制作潜水艇,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1)讨论方法。(2)动手制作潜水艇,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3)个别介绍,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4)共同小结。6、播放潜水艇视频,扩展经验。自我反思:1、事先没有明确“浮上来,沉下去”这两个词组的搭配,所以在实验结束的时候,会听到好几个幼儿说“浮下去,沉上来”,这个问题是我事先没有考虑到的。2、有几组幼儿在做实验的时候,出现争抢实验用品、拿杯子玩水、最后将纸船玩得变成纸浆的现象,这个是我事先没有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造成的,每一次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常规问题还是要考虑到的。《沉与浮》幼儿园中班教案合集篇2设计思路:夏天到了,水果是孩子们喜欢吃的食物,我们幼儿园小班组正在开展“蔬果舞会”主题活动,自然角里摆放着孩子们带来的水果。有一天,为了给小金鱼换水,我用塑料桶盛了大半捅水放在自然角有阳光的地方晒,课间活动时,有几个孩子将水果放进水里玩了起来,玩的时候听到他们开心地叫起来:“落下去了”,“漂起来了”。《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为了彻底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尊重他们对水果沉浮现象的兴趣,使幼儿获得粗浅的科学知识,因此设计了“水果沉浮”这一活动。同时省一幼小二班也正在进行该主题的活动,于是我决定借他们班的孩子来开放这个活动。活动目标:1、让孩子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2、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记录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和耐心细致的做事态度。活动准备:已有经验:幼儿认识苹果、香蕉、荔枝、圣女果(小西红柿)等水果。材料准备:1、蔬果:苹果、香蕉、荔枝、圣女果若干。2、4只透明的塑料盆,盛大半盆水;毛巾12条;小篓子若干。3、塑封好的幼儿记录卡12份(卡上画有沉浮标记);水果小图片若干(反面贴有双面胶)。活动过程:一、看看、说说水果。这里有些什么样的水果?你喜欢什么水果?为什么?二、猜想活动。1、水果想请你们带它到水里去玩玩,你们愿意吗?2、苹果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帮助幼儿用“沉”、“浮“来说)香蕉、荔枝、圣女果(小西红柿)呢?3、你们各有各的想法,请把你的猜想记录下来好吗?可以用水果小图片贴在记录卡的沉浮宝宝后面(指导幼儿看记录卡:记录卡上画有沉浮宝宝标记)。4、幼儿记录自己的猜想。三、实验活动1、你们猜得对吗?这些水果放在水里到底会怎么样呢?请你们一个一个放进水里,试一试就知道了。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适时指导。帮助幼儿正确运用“沉”、“浮”来表述。将沉浮两种水果分别放入两个小篓自中,引导幼儿将实验的结果与预想的结果进行比较,如果不相符就要求他们调整记录。四、交流、总结。现在你们知道这些水果在水里是什么样了吧,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说课提纲:一、幼儿的经验昨天,我来到省一幼小二班熟悉孩子。目的有两个:第一个目的了解幼儿在家在园有无玩水经验;第二个目的老师在园有无进行过集体的关于水中沉浮现象的活动。在了解到幼儿在家在园有过无意识的玩水经验,老师在园没有进行过集体的关于水中沉浮的活动后,我和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利用小碗、积木块等玩具进行玩水的游戏活动,主要是学习基本的常规:既合理使用工具,尽量不打湿自己或他人的衣服,玩过水后用毛巾擦干手。二、活动目标的制定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实际发展水平,我确定本次活动的目标为1、让孩子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2、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记录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和耐心细致的做事态度。三、活动的重点、难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