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發條兔子論文撰寫說明:九二一地震進入週年左右,我愈來愈能體會糾纏我許久的「腰痛」是什麼意思。工作站的夥伴說它是「情緒」…。這是一個認識上的重要改變;我得認真地面對它,同時逐漸嘗試重新理解我所以為的世界(運動);否則根本無法自現有任何知識架構中尋得認識上的出路。所以,「寫論文」這件事就成了一種修行,我得自其中尋得某種未知的領悟。而這逐一現身的領悟(過程),有著一種奇特質地,它一直都深具濃濃的鬼魅、悽美的初探情緒在那兒。在準備發表論文綱要計劃的這陣子,一如以往,在日常對話中我又摭拾到幾個重要的提示:宋文里說九二一區災是我生命中命定的趨使;方昱說有人用生命寫論文,也有人用論文寫生命。這兩個「說」,對我而言,都是極其清晰的寫照,照映出我的原有的、但不自知的存在樣態。也就是這些身周的師、友們間或地、不斷地湧現的提示,讓我愈發地確定我在撰寫論文的工作中,所要嚴肅面對的東西(Something)就是自己(Self)。如果這也是命定好的,我就得隨時警覺好多東西:我必需是夠真誠的,尤其是面向我的存在的時候。我沒有辦法假定我是在處理一個已經清楚的論題。它是一個不斷湧現、回饋的過程,因此,過程才是有可能掌握的產品,而不是結論;更有可能沒有結論,除非它是階段的、或根本就是遮蔽著的。它的提問,或論文所關切的對象超乎內容與型式。就我和英欽、方昱在日常實踐過程中的對話來看,它可能寓有「指向」的味道;它指向幾樣東西:自己(Self)、原來(Original)、當下(Here&Now)。當我們就問題討論不斷釐清的作為中,常發現最後的東西通常來自「超乎於…」這個字眼所賦予的意義範疇;除了「超乎於…」,也常出現於「拉回來…」:把自己拉回「它原來是什麼」,或它「當下是什麼」的提示當中。英欽常提「觀照」、方昱則常做「原來是什麼」的提醒、我則又在一旁入神地做「當下正在發生什麼」的思維。這三個可能經由學習或人格特質所交錯構成的現象,是我寫作論文的現實,也可能是其方法論。如果它成為這篇論文的「方法論」,我其實一直把它放置在「存而不論」(不預設地預設)的位置上,因為我深受其影響(appreciating)。它會是一個集體的創作過程,而且是來自一群準同志關係工作夥伴,在實踐過程中相互激盪出來的;所以,它會是由「清水溝重建工作站」所鍛造出來、而不會是我個人的作品。我必需有一個圖像來掌握這層關係:若說這一份作品有所謂的生產線、一條論文的生產線的話,工作站所有的成員都是這條生產的工人,我(mySelf)不過是擺在生產上等待加工的原料而己;而且斷定這條生產線必然是火花四射的情境,周而復始地進行拆解、熔焊、切割、清洗、打磨…。它必要是又一定是在工作情境中的產品。我不願也無意、無法擺脫手邊永無止境的工作去「寫論文」。就依現實條件來看,我本應於一週內提交論文撰寫的概要說明,可是在這前後,我得來回台北、基隆、南投、台中、桃園各地,有兩個定期討論、一次極費心力的勞教、一次論文研討會主持工作與之前的二至三次的內部討論、兩次工作站定期站務會議、一堆極為瑣碎行政工作、兩、三個督導會議、一場團隊負責人會議…。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事,可是我不會對著這些問:「為什麼?」;而是超乎、並認識它,而且看清楚這些工作清單裏得再加上一項:「提論文綱要」;它們不處在一個相互競奪時間、精力的位置中,而是都統一地反映著我的行動,從而解釋(telling)著我的存在。它必需源於實踐、相關於實踐的。我自自己的生命經驗開始著手,返身於自己所建構出來的生命語言中,看自己如何訴說自己,以取得類似:「嗯…原來我是這麼看待自己啊!」這一類的語句。然而,它如何不成為一種「自戀」或「喃喃自語」?我會想把這個問題的答案指向、放逐到我最初衷的關切:運動(SocialMovement)當中。因此它必得關乎實踐、指向運動、並近身貼著它們遊移著;若非如此,它不過是一堆痴語罷了。這樣的一個寫作過程,其過程及所生產出來的東西必需放置在學院得以參與、監控的位置中、並符合一定程度的學院格式。最後,這份論文的寫作最終投身馬丁.海德格,在認識上可以說是「皈依」;但就原有進清華社會所唸研究所的盤算而言,卻是一種「移情別戀」,我自社會學許多原先所喜愛的典雅分析工具中背判了…,這樣的內在情緒糾結是我諸多必需真誠面對的東西之一。另外,有一個重要部份我也必需交待清楚。我無法循著傳統學院論文的生產方式來進行這個工作;也就是在未寫出東西之前,先草擬一份寫作綱要,接著八九不離十地按著大綱填進細部的說明或推論。同時,就論文生產而言,這也只是一種設定出來的理想狀況,多數的人還是得修修改改、來回增刪。對我而言,前面這種方式,簡直是一個永無終結的折磨,根本無從著手起。不過,這樣的論文生產規範有其設計上的價值,否則,學院如何掌控、監理研究生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