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热点----民主法制建设,创新社会管理.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考政治热点----民主法制建设,创新社会管理.doc

高考政治热点----民主法制建设,创新社会管理.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9、完善民主法治、创新社会管理(政务微博、刑诉法修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完善等)视角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热点链接】1、国务院新闻办2011年10月27日发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内涵,展示了新中国立法成就。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刑事诉讼法修正案2012年3月8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后,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提请人代会审议。研阅这份修正案草案,人们发现,在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等诸多方面,草案充分体现了“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宪法原则。3、个税起征点上调尊重了民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个税起征点提高至3500元,这一调整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这一最终的个税起征点调整结果,多少有些出乎公众的意料。虽然距离公众期待的5000起征点还有较大的距离,还是体现了对民意的尊重和回应。【命题角度】1、经济生活角度:加强法治建设的意义。(1)有利于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有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2)有利于给人们的经济行为提供依据和准则,有利于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3)有利于给政府宏观调控提供更加有效的手段。(4)有利于增强我国市场主体的法制观念,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2、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在立法工作上的职责。(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以人民当家做主为宗旨,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行使立法权。(2)全国人大代表切实履行义务,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的利益和呼声,提出法律建设方面的议案。3、哲学角度:分析强调立法呼应民意的哲学依据。(1)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法工作要以社会的实际利益为着眼点。(2)正确的价值观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应该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立法呼应民意是坚持正确价值观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要求。【典型例题】吴邦国委员长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指出,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审议通过16件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听取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3个工作报告,检查6部法律实施情况,开展2项专题调研和3次专题询问,办理代表议案506件;为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根据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我们及时启动代表法修改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还专门书面征求了每位全国人大代表的意见;每次常委会会议都邀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列席,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全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立法、监督、代表和对外交往等工作……(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什么?(2)这一原则在材料中是怎样体现的?答案:(1)民主集中制原则。(2)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及时启动代表法修改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还专门书面征求了每位全国人大代表的意见”,这说明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大代表充分讨论,民主决策;“开展2项专题调研和3次专题询问”,体现了在人大和人民的关系上,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3个作报告,检查6部法律实施情况”,体现了在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其他国家机关都是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③全国人大常委会“每次常委会会议都邀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列席”“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全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工作”,体现了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中央统一领导,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视角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热点解读】1、胡锦涛强调,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国家,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2、转变社会管理理念周永康指出,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切实转变社会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让群众感受到权益受到保障、心情更加舒畅。【命题角度】1、政治生活角度:党和政府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的政治学依据。(1)国家性质(2)政府的性质、宗旨与原则、职能(3)党的性质、宗旨、执政方式、执政理念2、经济生活角度: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的意义(1)有规范市场经济秩序(2)宏观调控(3)科学发展观3、哲学角度:创新社会管理所体现的哲学道理唯物论:(1)物质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