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0年京杭大运河典型区段遥感监测研究——以扬州段为例的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快乐****蜜蜂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KB 金币: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近60年京杭大运河典型区段遥感监测研究——以扬州段为例的开题报告.docx

近60年京杭大运河典型区段遥感监测研究——以扬州段为例的开题报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近60年京杭大运河典型区段遥感监测研究——以扬州段为例的开题报告一、论文背景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长的运河,全长约1794千米,自黄河南下至杭州,全线共有24座闸口、147座桥梁、两座水闸和二十余座游泳浴场等建筑,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始于486年,历经隋、唐、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修缮和发展,至今依然是中国南北水运的重要交通干线之一。然而,近年来,京杭大运河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由于人类的开垦和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农业污染和垃圾排放,严重影响了河道水质,使得河流环境污染程度逐渐加重,水质差、水位低等问题愈发突显。因此,必须对其进行长期的水环境监测和管理,并对其河道环境特征和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和评估。如何对京杭大运河的环境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传统的监测方法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人力和物力,成本高、效率低。因此,利用遥感技术对京杭大运河进行环境监测,成为较为经济和有效的方法。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利用遥感技术监测京杭大运河典型区段(以扬州段为例)的河道环境变化情况,分析其河道宽度、水体面积、河道类型、岸线地貌及水体污染状况等方面的变化规律,探索京杭大运河的环境特征和变化趋势。此外,本文还将借助监测结果,为河道管理部门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可靠的数据和分析手段,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河道保护管理措施提供参考,并为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和价值的认识提供理论支持。三、研究内容和步骤(一)研究内容1.概述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和现状,介绍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2.建立京杭大运河典型区段的遥感监测方法和模型。3.利用遥感图像对京杭大运河典型区段(以扬州段为例)进行环境监测,获取河道宽度、水体面积、岸线地貌、水质等多方面的数据。4.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京杭大运河的环境特征和变化规律。5.结合相关文献和数据研究京杭大运河的保护措施,为其后续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建议和参考。(二)研究步骤1.收集和整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背景和现状资料,熟悉河道的基本情况和环境问题。2.确定研究区域,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相关的遥感图像数据。3.建立研究区域的遥感监测方法和模型,解析图像数据,获取河道环境数据。4.利用GIS等工具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研究河道环境特征和变化规律。5.结合相关文献和数据,分析京杭大运河的环境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建议和管理措施。四、预期成果和创新点(一)预期成果1.对京杭大运河典型区段(以扬州段为例)进行了遥感监测,获取了河道环境数据和相关参数。2.研究河道环境特征和变化规律,掌握其河道宽度、水体面积、岸线地貌、水质等多方面的变化情况。3.提出了京杭大运河环境保护和管理的建议,为后续的研究和管理提供了基础和参考。(二)创新点1.采用遥感技术对京杭大运河进行环境监测,并分析其河道环境特征和变化情况,为京杭大运河的河道保护和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2.将遥感技术应用于京杭大运河的环境监测,能够大大提高监测效率和数据的精度,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更加可靠和科学的数据支持。3.发掘和研究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和现状,对推动京杭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和价值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