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再Loading……朊病毒(英语:Prion,蛋白质感染因子之意)是一类不含核酸而仅由蛋白质构成的可自我复制并具感染性的因子。朊毒体具体的活动和复制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但是它们通常被认为是引起某些疾病的原因,这一系列疾病是先前人们了解甚少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这些脑病包括羊搔痒症和牛海绵状脑病(也叫“疯牛病”)。这些疾病对脑组织结构的影响都是致命的和不可医治的。朊病毒又称蛋白质侵染因子(又称朊毒)。20世纪6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阿尔卑斯用放射处理破坏DNA和RNA后,其组织仍具感染性,因而认为“羊搔痒症”的致病因子并非核酸,而可能是蛋白质。由于这种推断不符合当时的一般认识,也缺乏有力的实验支持,因而没有得到认同,甚至被视为异端邪说朊病毒大小只有30一50纳米,电镜下见不到病毒粒子的结构;经负染后要见到聚集而成的棒状体,其大小约为10~250x100~200纳米。通过研究还发现,朊病毒对多种因素的灭活作用表现出惊人的抗性。对物理因素,如紫外线照射、电离辐射、超声波以及80~100℃高温,均有相当的耐受能力。对化学试剂与生化试剂,如甲醛、羟胺、核酸酶类等表现出强抗性。对蛋白酶K、尿素、苯酚、氯仿等不具抗性。在生物学特性上,朊病毒能造成慢病毒性感染而不表现出免疫原性,巨噬细胞能降低甚至灭活朊病毒的感染性,但使用免疫学技术又不能检测出有特异性抗体存在,不诱发干扰素的产生,也不受干扰素作用。总体上说,凡能使蛋白质消化、变性、修饰而失活的方法,均可能使朊病毒失活;凡能作用于核酸并使之失活的方法,均不能导致朊病毒失活。由此可见,朊病毒本质上是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普鲁辛纳将此种蛋白质单体称为朊病毒蛋白(PrP)。朊病毒与常规病毒一样,有可滤过性、传染性、致病性、对宿主范围的特异性。朊病毒的蛋白质结构朊病毒-致病机理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告诉人们,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取决于基因的表达及一系列复杂的调控机制,因此,DNA链上的基因改变是蛋白质分子变化的基础。然而,新的研究发现——美国芝加哥大学分子遗传学与细胞生物学拉斯克荣誉教授Lindquist领导的研究人员发现,将朊病毒决定区连接到正常蛋白质上,即可使正常蛋白质变为朊病毒,然后只需简单地将这个朊病毒决定区去除,就可使上述过程逆转。朊病毒是自然产生的,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无害。将朊病毒决定区连接到正常蛋白质上,即可使正常蛋白质变为朊病毒。朊病毒的作用没有DNA的参与,Linquist说:“新形成的蛋白质能不断地在无活性和有活性状态之间相互转变。”这一新的发现使科学家们能够很容易地改变蛋白质,从而了解其结构和功能,并用以治疗疾病朊病毒-对人的危害朊病毒-发现之意义朊病毒-预防阵容:::::感谢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