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七年级语文下册学业水平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1七年级语文下册学业水平试题及答案.doc

2011七年级语文下册学业水平试题及答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1七年级语文下册学业水平试题及答案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卷面总分(一)(二)得分得分评卷人★一、积累与运用(21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妒忌(dùjì)嗔视(chēn)遒劲(qiú)戛然而止(gá)B、蓦然(mò)剽悍(piāohàn)悲怆(chuàng)怏怏不乐(yàng)C.庇荫(bìyìn)旺相(xiàng)告罄(qìng)叱咤风云(chìchà)D.眼睑(liǎn)亢奋(kàng)撺掇(cuānduo)呷呷嘴(xiā)★2、下列每组词语中均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改正所给的方格中。(2分)ABCDA.眼花缭乱石破天惊参差不齐迫不急待B.慷慨以赴相得益彰叹为观指姗姗来迟c.相得益彰毛骨悚然杂乱无张略胜一筹D.斑斑驳驳低回婉转静穆庄严念念有辞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看到眼前的照片,小新不由想起三年来大家一起玩耍、同桌共读。B.面对禽流感疫情,各级政府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C.能正确选择毕业后的去向,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D.不管鸟儿的翅膀多么完美,如不借助空气,鸟儿永远无法飞上蓝天。★4.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该书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B.《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这两篇古代神话故事,均选自西汉淮南王刘安撰写的《淮南子》一书。C.《社戏》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篇文章都出自鲁迅先生笔下,都回忆了“我”的童年生活,洋溢着清新自然的气息。不同的是前者是小说,后者是散文。D.《华南虎》中的这只虎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诗人借虎喻人,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思考。★5、文学常识HYPERLINK"http://www.5ykj.com/shti/"填空。(4分)(1)《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国作家----------。(2)《伟大的悲剧》作者是----------(国家)的-------------。(3)《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的《-------------》,这是我国-----------是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4)《夸父逐日》选自《------------》,这是一篇神话,你还知道的神话传说有------------、--------。★6、背诵优美的诗文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请你根据提示默写出下列名片中诗句。(6分)(1)《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2)《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诗人对家乡思念的诗句是:--------------------------------------------------.。(3)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4)岑参《逢入京使》中-----------------,---------------。两句表达了作者远涉边塞、故人相逢时的思念家乡、牵挂亲人之情。(5)小王在一次演讲中引用赵冀《论诗》中的两句诗阐述对文学创作创新的看法,这两句诗是--------------------,--------------------。(6)《孙权劝学》一文中表达应该应该用新眼光看待别人进步的句子是:------------------,-----------------。7、学校图书馆要制作“名著推荐卡”,请你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填写一张卡片。(3分)《爱的教育》《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童年》《鲁滨孙漂流记》《昆虫记》名著推荐卡书名作者推荐语得分评卷人二、文言文HYPERLINK"http://www.5ykj.com/shti/"\t"_blank"阅读(共13分)HYPERLINK"http://www.5ykj.com/shti/"\t"_blank"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2题。(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曾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1)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度闭门不出,俟(2)能讽咏(3)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