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桂林山水》教案参考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桂林山水》教案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桂林山水》教案参考1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学习课文1-2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和漓江水的特点。3.对照课文观察图,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桂林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她独特的美和人们对她的由衷赞叹。1.出示书中插图(或投影);2.播放《桂林山水》录像;3.教师范读课文;4.学生谈谈感受。(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思考:文中哪些词语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呢?这一段在全文起了一个什么作用?2.重点体会“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提示:这里的都字,道出了桂林山水在人们心中的位置。那么,桂林山水是不是人人赞美呢?还要我们在亲身感受后才能得出结论。“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本段作者抓住了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在文中起了总起的作用。)(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2.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漓江水的`特点,想一想课文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3.交流讨论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感觉)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视觉)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想象)板书:4.体会词语和句子。投影:“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是什么句?说说无瑕、翡翠的意思。这是比喻句,从色彩和质地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美。无瑕:没有一点斑点,非常纯净;翡翠:一种绿色的硬玉,有光泽。)5.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美来,读出对漓江水喜爱赞美之情。6.检查朗读,注意指导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中啊的正确读法。(四)作业:1.背诵第一、二自然段。2.朗读第三、四自然段。《桂林山水》教案参考2一、教学要求:1.通过读、理解欣赏文句的语言美。2.通过电视、幻灯、录像,欣赏多媒体提供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3.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创设的情景美,并运用观景移情法领略大自然的美景。4.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赞叹--描述来抒发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二、教学设计:(一)首先从观察入手,整体观察感知看图学文中生动画面。并用一个短语描述多媒体提供优美的画面。做到文情--图景相结合。(二)抓住重点文句品味语言美,体会语言的节奏美,读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三)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优美情景,体会桂林的美景。三、教学重点: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第一教时一、教学内容: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学习生字词。结合上下文内容说出无瑕等词意。2.了解课文大意,围绕课题划分段落。3.初步观察图意,整体感知画面展示的优美景色。4.在文中划出表示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特点词语。二、教学过程:(一)放桂林山水的图片投影或录像片。看图,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望。1.启发谈话:(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画面)你到过桂林,看到过那里的美丽景色吗?你从录像中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2.你看了这些录像能否赞一赞你眼前看到的桂林山水美景?(老师用赞叹--描述的方法作示范: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啊?让你好象走入仙境一般。)3.老师分别出示多幅描绘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彩色图片,依照老师的方法赞一赞桂林山水。(二)板题,读题。想想,你从课题知道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的?(先写水,再写山,山水相融。)(三)初学课文。出示自习提纲:1.自由读全文,边读边在不理解的词上作?记号,在重要的词上标作△。2.看看课文怎样围绕题目来写,再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小段的大意。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四)汇报自习情况。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写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五)师生讨论后小结:1.初读完全文,你感到题目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来写)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呢?先总写什么?再分别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全文的记叙顺序是先--(先总起)再--(再分述)后--(后总结)(六)质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别人提出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