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doc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合作探究————《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简案及反思语文组:刘立军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背景知识和本篇消息的特点;掌握生字词。2.情感价值观:了解沉痛的历史,了解法西斯惨无人道的罪恶行径,体会作者的沉痛心情和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道德情操。3.过程与方法:准确、快速捕捉文章基本信息,体会文章冷峻的语言特色,理解侧面描写的衬托作用。学习重点:罗森塔尔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来传达他们的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鲜明感情。学习难点:品味新闻中富有意蕴的句子的含义。学情分析:1、对于新闻,学生并不陌生,因为在初中已学过新闻的概念、特点及写法等;但是这篇新闻的特点比较特殊,与一般的新闻不太一样。2、学生对奥斯威辛的了解呈现两级情况,一种是一无所知,一种是有所了解,但是以不了解的为多。3、高一学生还是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的。教学中要充分调动。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初中我们曾经学过新闻,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新闻,那么我们知道对于一个新闻工作者来说他在报道新闻时应该注意什么吗?(讲究时效,侧重事实真相)一般新闻工作者都会坚持这一原则,但有一个叫罗森塔尔的美国记者却打破了这个框框,他把自己和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所有人的感受当做内容来写,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个人情绪,且一举夺得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普利策新闻奖”。罗森塔尔的这个反常举动为什么会具有如此的魅力?他究竟在文章中注入了什么样的魔力,让我们大声的读一下这篇文章,看能否品味出其中的魅力。二、学生初读课文,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感受如此深刻,说得如此精彩,那么罗森塔尔做得真有这么好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去看一下吧。看题目,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奥斯维辛是14年前的历史遗迹,没有可供报道的东西,也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可供报道)既然没有什么新鲜的动心可以去报道,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呢?(出示幻灯片,对于奥斯维辛的介绍)看到此情此景,可以说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忍不住握紧自己的拳头,更何况一个如此有责任心的工作者呢?所以作者忍不住把自己和所有参观者的感受与情感写进了自己的作品。三、再次阅读课文,体味一下文中哪些地方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同桌之间可以展开讨论,然后找一个代表进行回答。好,现在请我们的代表们发表一下看法。在大家发表意见之前呢,老师有一个小小的提示:任何的分析都离不开文本,也就是我们手里的文章,离开文本的阅读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必须在文章当中搜寻有效的信息,寻找关键性的语句来进行回答。学生有可能找出一下几处句子:第一、二段文字作者用反语,景象固然美好,但布热金卡因为曾经是人间地狱,只有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能与之相称。作者表达出自己内心无比的愤懑,让读者感到沉重的压抑。可能是第七到十五段中的文字如果学生找出其中的一句,可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所用的手法。没有浓墨重彩地去描绘,却让我们通过参观者的动作,语言,表情,体会到了他们的感受,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与态度。恐怖,痛恨可能是关于墙上的照片中的那个姑娘的微笑对此,作者可以这样引导:大家说得都非常好。那么,大家再思考:为什么作者在集中营的大墙上只看到了一个姑娘的微笑呢?看来所有美好的事物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都被扼杀了,这是对纳粹的无声的控诉。还有没有类似的细节?(学生朗读关于雏菊花怒放在毒气室和焚尸炉上的细节)总之,罗森塔尔以自己独到的眼光抓住了这样一些细节来表现出了自己强烈的主观感情。那么作者仅仅就是为了自己情感的宣泄吗?不是,是让读者体会自己与参观者情感的同时,控诉法西斯泯灭人性的恶行,警示人们铭记写的历史,珍惜得之不易的和平。四、再读、品情感最后把一首诗送给大家。奥斯维辛以后——阿多尔诺(法)奥斯维辛以后活着是对死者的无辜愧疚蝉翼的爱欲美丽的诗和祈祷活活地被钉死在十字架下奥斯维辛以后幽灵与幽火的本质和悲哀与痛苦的脑袋在践乱的遗迹、寻回希望的超验之光奥斯维辛以后恐怖让我惶恐失措地忘却却总那么软弱无力我不再承受望不到头的幻灭卑琐和孤独但地球正板着脸质询暗遣的年华的生存奥斯维辛以后焚尸炉的烟囱矗立美丽的田野,背后是绚烂的阳光依旧清新的空气……五、小结我们是不是应该佩服罗森塔尔的高明之处,他用一个充满个性的标题,灌入了自己所有的情感,赢得所有的赌注,留下不息的赞叹。六、课后反思《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课文选自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单元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分清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在此基础上,去粗取精,抓住有用信息。对于现在的高一学生来说,因为他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常见的新闻了,所以达到这一要求还是比较容易的。我考虑的是,作为一节竞赛课,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