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杀毒64招-39-计算机病毒史-记事本.pdf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9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电脑杀毒64招-39-计算机病毒史-记事本.pdf

电脑杀毒64招-39-计算机病毒史-记事本.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电脑杀毒64招-39-计算机病毒史计算机病毒史电脑病毒的老祖宗——核心大战(corewar)早在1949年,距离第一部商用电脑的出现还有好几年时,电脑先驱者德国科学家冯·诺伊曼(JohnVonNeumann)在他所提出的一篇论文《复杂自动装置的理论及组织的进行》中,就已把病毒程式的蓝图勾勒出来了,当时绝大部份的电脑专家都无法想像这种会自我繁殖的程式是可能的。只有少数几个科学家默默地研究冯·诺伊曼所提出的概念。直到十年后,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的贝尔(Bell)实验室中,三个年轻的程序员道格拉斯·麦基尔罗伊(H,DouglasMcIlroy)、维克多·维索特斯克(VictorVysottsky)以及罗伯特.莫里斯(RobertT.Morris),当时三人年纪都只有二十多岁,常在工作后留在实验室里玩起他们自己创造的电子游戏,这种电子游戏叫做“核心大战(corewar)“。附注:RobertT.Morris就是后来写了一个Worm病毒把Internet搞的天翻地覆的那个RobertT.MorrisJr.的爸爸,当时大Morris刚好是负责Arpanet网路安全。核心大战的玩法如下:双方各编一组再生程序,输入同一部电脑中,这两套程序在电脑的记忆系统内互相追杀,有时它们会设下一些关卡,有时会停下来修理(重新写)被对方破坏的几行指令,当它被困时,也可以把自己复制一次,逃离险境。这个游戏的特点,在于双方的程序进入计算机内存后,玩游戏的人只能看著屏幕上显示的战况,而不能做任何更改,一直到某一方的程序被另一方的程序完全“吃掉”为止。核心大战是个笼统的名称,事实上还可细分成好几种,麦基尔罗伊所写的叫“达尔文”这包含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意思。它的游戏规则跟以上所描述的最接近,双方以汇编语言(AssemblyLanguage)各编一组再生程序,叫有机体(organism),这两个“有机体”在电脑里争斗不休,直到一方把另一方杀掉而取代之,便算分出胜负。在比赛时Morris经常击败对手。另外有个叫爬行者的程序(Creeper),每一次把它读出时,它便自己复制一个副本。此外,它也会从一部电脑“爬”到另一部与其连网的电脑。很快地电脑中原有资料便被这些爬行者挤掉了。爬行者的唯一生存目地是繁殖。为了对付“爬行者”,有人便写出了“收割者(Reaper)”。它的唯一生存目的便是找到爬行者,把它们毁灭掉。当所有爬行者都被收割掉之后,收割者便执行程序中最后一项指令:毁灭自己,从电脑中消失。“侏儒(Dwarf)”并没有“达尔文”等程序那样聪明,却是个极端危险的家伙,它在内存系统中迈进,每到第五个地址(address)便把那里所储存的东西变为零,使得原来的正常程序停止。最奇特的就是一个叫“印普(Imp)”的战争程式了,它只有一行指令,那就是MOV01.MOV代表“MOVE”即移动的意思。它把身处的地址中所载的“0”写(移)到下一个地址中,当印普展开行动之后,电脑中原有的每一行指令都被改为“MOV01”。换句话说,屏光幕上留下一大堆“MOV01”。“双子星(Germini)”也是个有趣的家伙,它的作用只有一个:把自己复制,送到下一百个地址后,便抛弃掉“正本”。从双子星衍生出一系列的程序“牺牲者(Juggeraut)”把自己复制后送到下十个地址之后,而“大雪人(Bigfoot)”则把正本和复制品之间的地址定为某一个大质数,想抓到大雪人可是非常困难的。此外,还有全录(Xerox)柏路阿图研究中心的约翰.索殊(JohnF.Shoch)所写的[蠕虫](Worm),它的目的是要控制侵入的电脑。1975年,美国科普作家约翰·布鲁勒尔(JohnBrunner)写了一本名为《震荡波骑士》(ShockWaveRider)的书,该书第一次描写了在信息社会中,计算机作为正义和邪恶双方斗争的工具的故事,成为当年最佳畅销书之一。1977年夏天,托马斯·捷·瑞安(Thomas.J.Ryan)的科幻小说《P-1的春天》(TheAdolescenceofP-1)成为美国的畅销书,作者在这本书中描写了一种可以在计算机中互相传染的病毒,病毒最后控制了7,000台计算机,造成了一场灾难。1983年11月3日,弗雷德·科恩(FredCohen)博士研制出一种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复制自身的破坏性程序,伦·艾德勒曼(LenAdleman)将它命名为计算机病毒(computerviruses),并在每周一次的计算机安全讨论会上正式提出,8小时后专家们在VAX11/750计算机系统上运行,第一个病毒实验成功,一周后又获准进行5个实验的演示,从而在实验上验证了计算机病毒的存在。在那些日子里,由于电脑都没有联网,因此并不会出现小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