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电信诈骗致全体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精品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防范电信诈骗致全体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精品多篇】.docx

防范电信诈骗致全体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精品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防范电信诈骗致全体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精品多篇】寄语:防范电信诈骗致全体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防范电信诈骗致全体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篇一尊敬的各位家长:近年来,违法犯罪分子利用手机短信、固定电话、计算机等网络通信工具向不特定对象发送各种虚假信息,欺骗当事人通过银行柜台、ATM机、支付宝或网上银行操作转账支付相应金额,以非接触形式实施的诈骗犯罪呈多发、高发态势。由于此类案件多为跨国境、省市作案,侵害面广、作案目标不固定、查证破案难度较大,已成为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现阶段,电信诈骗主要采取以下手段,在此提示学生家长注意发现,防止上当受骗。一、是冒充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电话诈骗。嫌疑人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工作人员向受害人拨打电话告知其名下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并让受害人将银行存款尽快转移到其指定的所谓“安全账号”进行保管,并通过电话逐步指引受害人进行转账达到诈骗目的。[警方提示]:来电前带“+号”或“0号”的号码来电,很有可能是骗子利用改号软件虚拟出来的;公、检、法查案绝不会通过电话让你将钱转账。二、网络兼职刷单类诈骗。嫌疑人在网络上发布网络刷单类信息,经常以“只需一部手机,操作简单。轻松兼职,日入XX元。有意者可咨询:XXXXXX。”为标题吸引学生、宝妈等一些无收入者的加入。等人加入后,骗子以联系刷单业务为由,让受害人在网络商城购买低价商品,并快速将购物本金和刷单佣金返还,就这样逐渐取得当事人信任后,骗子要求其继续接任务,等到完成任务后,骗子们〖〗又以各种系统故障、转账延迟、账户冻结等各种借口,引导当事人向诈骗账户汇入同样的金额激活账户,当事人直到被骗子们“拉黑”后才发觉上当受骗。三、网络贷款,校园贷款类诈骗。嫌疑人通过电话或者短信的方式给人发送贷款类短信的小广告,然而网络贷款陷阱多,如果没有选择正规平台进行贷款,不仅不能雪中送炭,还会雪上加霜。当事人在接到贷款信息后,根据信息上的内容联系对方,并按照对方的指示操作下载某贷款APP,当事人在APP上填写了个人信息及申请了贷款额度,但在提现贷款额度时却显示平台无法识别正确卡号并提示联系客服,后当事人联系客服却被告知需缴纳8000元的“解冻费”才能更改卡号下款,之后当事人按客服指示操作,向客服指定银行账户转账后,才发现被骗。四、是网络购物、淘宝退款类诈骗。骗子利用网络购物信息漏洞,获取买家个人信息,通过这些信息联系上买家,称其在网络上购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现需向买家进行理赔退款。当购物信息与买家相符后获取买家信任,之后在骗子的提示下按操作步骤登录网页填入个人信息及银行卡号和密码,并将收到的手机验证码也填入网页中,之后买家才发现自己银行卡中的钱被转走。五、中奖信息诈骗。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渠道,假冒各大知名APP,通过电话短信的方式散布虚假中奖信息,信息内容大多为用户被系统自满分作文网动抽取为某活动的中奖幸运用户,如需领奖需要先填写个人信息及支付相关费用(如押金、运费、手续费、税费等),并要求用户按所提示联系方式以及指定账户进行汇款。[警方提示]:“没有馅饼只有陷阱!”“贪小便宜必吃大亏!”六、是低息贷款诈骗。嫌疑人发布可提供低息贷款的信息,要求事主网上划拨“担保费”,实施诈骗。七、是虚构“购车、房退税”、“残联、医保、社保退税”诈骗。嫌疑人谎称根据国家优惠政策,转账交纳一定手续费或保证金,事主可享受购车、房退税。冒充“残联、医保、社保退税”等工作人员,谎称国家根据法律条规,残联、医保、社保有一笔补贴,截止今天最后一天,让事主马上到银行ATM机上操作领取。八、是“校讯通”、“银行兑换积分”等短信诈骗。嫌疑人通过不法渠道获取学生信息后,以“孩子成绩单”、“孩子成绩下降”、“核对孩子学籍档案”等言语编辑成短信发送给学生家长,引诱学生家长点击短信链接,导致受害人银行卡内存款被盗取。冒充银行“95533”等客服发送“银行兑换积分”虚假信息到事主手机上,引诱事主点击短信链接。[警方提示]:平时使用短信、微信、QQ等手机社交工具时,千万不要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下载地址、红包等。九、冒充领导诈骗。犯罪嫌疑人冒充单位领导、秘书或部门工作人员等身份打电话给事主,以“送红包”等借口为由,让事主把钱打到指定银行帐号,实施诈骗活动。或是盗用领导的QQ号、微信号等联系方式,遥控单位财会人员向指定账户汇款。除此以外,诈骗的方式还有很多:嫌疑人冒充银行客服帮提高信用卡额度;谎称网上办理信用卡(骗局设在卡号激活环节);谎称不要抵押就能贷款;谎称为事主提供股票信息或代为炒股,收取费用,实施诈骗等等,举不胜举……。如何防止电信诈骗呢?[警方提示]:一、是不轻信。就是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信息,犯罪嫌疑人通过软件可以任意设置来电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