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引言:随着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有关老年人在养老、医疗、卫生等领域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加强,虽然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针对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却相对起步较晚,但是依旧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本文旨在介绍有关对于我国城市和农村的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研究,从而对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加强健康教育、卫生保健,做好老年医疗福利事业作出积极的理论指导。关键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空巢”(emptynest)这一术语最早源于自然界,是指雏鸟逐渐长大展翅飞翔,并开始独立筑建自己的幼巢,母巢里只剩下年迈老鸟的现象。随着家庭生命周期(familylifecycle)理论的提出,空巢这一概念便逐渐在社会人口学领域活跃起来,它代表着人类家庭生命周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完成了学业开始步入社会,而父母却已离退休,独自留在家里。自上个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得到延长,许多国家相继出现了人口老龄化趋势,为此,空巢老人已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6]。根据我国第5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年,我国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占全国家庭总数的20·09%,其中空巢家庭占老年家庭的22·83%[1-3]。即大约每4个老年家庭中就有一个空巢家庭。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空巢家庭将成为我国老年人家庭的主要形式。预计到2030年空巢率将达到90%[4]。空巢老人是一个特殊的老年群体,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生活单调寂寞,缺少精神慰容易引发一些心理问题。因此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当前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及前瞻性意义。促进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可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5]。国内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研究针对我国城市和农村不同的经济水平的特点和风俗文化,城市和农村中的空巢老人特点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将其所在的地区加以区分,保证研究具有较好的客观性。我国城市中的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特点以青岛大学对于空巢老人的调查问卷研究为例:在生活状况与需求方面,经济条件的宽松,居住条件的宽松,生活方式的不同和观念的更新,成为老人们选择空巢的主要原因。同时在生活照料和护理方面的需求较大,并且与年龄成正比。在心理和谐状况方面,心理和谐心理和谐是一种心理功能,主要包括自我和人际和谐和人与社会及环境的和谐。自我和谐是心理和谐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方面,空巢老人患病率较高,并且以慢性病为主。心理健康及需求方面,总体上说,空巢老人精神状况良好,但是有一些空巢老人,尤其是单身居住的独居空巢老人由于经历了丧偶等不幸事件,对心理造成打击和留下的阴影依然存在,加之终日形单影只,孤独感和消极抑郁情绪在所难免。但是研究中发现,孤独和寂寞感是空巢老人最普遍的心理状态,或多或少空巢老人都有此症状,长此下去会导致老人性格抑郁、行为能力衰退,记忆力和判断力下降,老年性抑郁症等老年性心理疾病。需求上,空巢老人对于得到精神关怀的愿望强烈,有研究显示,精神照顾的缺位更容易引起老人的精神心理疾病。因此,解决空巢老人的心理困惑,满足空巢老人的心理需求是我们的首要任务。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情况,社会流行学研究表明,社会隔离或社会结合的紧密程度与个体身心健康的水平有密切的关系。社会支持的强弱和社会适应程度是人际和谐和社会和谐的关键与主要内容。良好的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有利于健康,而劣性社会关系的存在则损害身心健康,同时也是社会适应不良的反映。研究表明,缺乏稳定婚姻关系和社会关系较孤立的个体易患精神疾病,空巢老人如果有较密切的社会关系,则可以有效地减少抑郁症状和心理疾病的发生。在调查中,结果显示,在社会支持方面,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和适应状况良好,与子女、邻里可以保持较好的关系[7]。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现状,以对河南老年人的调查研究为例,调查研究采用国内编制的老年人心理健康评定量表[8],对河南省境内随机抽取六个地区,再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十五个自然村,共计1680人,作为被试进行调查研究。并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研究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教育水平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总分、适应和认知分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初老年组总分、适应分显著高于其他两个老年组,而性格、情绪和人际分差别无显著性。不同性别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同性别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总分、性格、情绪、适应、认知分男性均显著高于女性,人际分男女差别无显著性。不同教育水平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总分随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情绪、适应和认知分的差别均有显著性。其中,情绪、适应和认知分,中学明显高于文盲和小学。性格和人际不同教育水平之间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