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以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分析综述教育论文.docx
上传人:挥剑****天涯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98年以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分析综述教育论文.docx

1998年以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分析综述教育论文.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98年以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分析综述教育论文1998年以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分析综述教育论文2021-11-1306:00:02小编:admin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模式;综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历来党和国家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都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渐渐暴露出来,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分析,获得了很多学术成果。本文对1998年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分析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并加以总结,力求全面展示学术界的分析状况,为更多致力于分析该学科的学术界朋友及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参考。一、资料来源与资料分析本论文的分析资料来源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年限为1998年一2009年,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为检索词进行模糊检索,共查阅212篇论文,其中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从文章数肇看,平均每年约有2040篇论文发表。但是在较高等级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不多,核心期刊论文数量更少。分析内容涉及了马克思理论课各个方而,但是重复分析也较多。从综合发表论文的期刊等级和分析内容来看,虽然论文数很多,但分析深度还远远不够。分析方法主要采用了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论文较少,约占总论文数量的10%左右,近几年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分析成果综述1998年至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分析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从“98教改”方案实施到2002年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丰_要针对教改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但时间较短,分析还处于摸索阶段。从2003年至2006年为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分析成果的基础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各种问题逐渐显现,促使分析更加广泛深入。从“05教改”至今为分析的第三阶段。“05教改”在总结1998年以来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了调整,解决了教材内容重复等问题,并且添加了体现时代要求的内容,更加适了高校教学的需要,但是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成为目前分析的主要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分析分述如下。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困境的根源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困境的成因,分析最为广泛具体。造成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困境的原因众多,但可以归纳成三个主要方面:第一,教学方丽。包括:教材内容重复,这个问题在“05教改”后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教学方式陈旧,“灌输”式教育已经不符合目前高校教学的要求;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专职教师数量不足,致使众多高校采取大班上课的方式,教师不能很好地控制课堂秩序,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青年教师队伍迅速扩大,青年教师那论功底薄弱,知识储备不足,教学方式单一,也影响了教学质。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分析者普遍认为,各个高校大都存在表而匕的重视与实践中的忽视的情况各高校普遍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马克思主义那论课,认为德育对提升高校地位和学生就业没有太大的帮助。各个高校普遍出现精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时的倾向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马克思主义坪论课实际地位的下降,阻碍了对该学科进一步探索与创颟。第三,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情感。现在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存在抵触情绪,在课堂上出现被动应付、编造理由请假甚至逃课等现象。以上三方而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导致了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困境。教育方而因素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地位问题,学术界基本已经达成共识,而关于学生对马克思丰义理论课情感问题,分析的还较少。事实告诉我们,教学是一个教者与学者互动的双边过程,现在尤为提倡以学生为丰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单纯解决了教育因素和地位问题没有提升学者的积极性,也很难达到教育的同的。此,关于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情感问题还需要深入分析。2.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和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在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通知中有明确的规定:“两课”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为建设有中因特包利: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拜金丰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学术界对此教育目标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从宏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目标的规定。具体地讲,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目标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培养的学生人文素质和培养大学生问题素质。第二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目标缺乏准确而科学的定位。这种宏观的抽象的理论描述,在国家、政党的层面是适合的也是必要的,但是缺少层次性的细化环节,落实到各个具体主体时必然缺乏操作性而显得无所适从,在学校与教师的层面是模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