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第一学期EPS期末考试——公共产品自愿供给研究.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3-2014第一学期EPS期末考试——公共产品自愿供给研究.doc

2013-2014第一学期EPS期末考试——公共产品自愿供给研究.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MERGEFORMAT3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3页山东财经大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EconomicsofthePublicSector》试卷(讨论题目)学院班级姓名学号Seminar主题:公共品自愿供给研究引言:从《公共部门经济学》教材中对“公共品”所下的定义来看,公共品不仅具有非竞争性,而且还具有非排他性,正是由于公共品的非排他性,人们一般不会自愿为公共品供给作出贡献,即选择搭便车。因此,公共品要么通过引入排他机制由市场供给,要么发挥政府的强制力由政府供给。然而,反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相互依赖的人们常常能够把自己组织起来,从而在所有人都面对搭便车、规避责任或其他机会主义行为诱惑的情况下实现合作。不难看出,标准的经济学提供给的“非市场,即政府”的二元逻辑极大地限制了我们的创新思维。标准理论与现实世界的“不一致”或许是因为理论家们过分强调了人的“自私”本性,而忽视了人的“互惠”心理。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下,“强互惠(strongreciprocity)”得以广泛关注。“强互惠”是美国著名的跨学科研究机构桑塔费(SantaFe)经济学家在制度演化研究中的关键词,是相对于互动层次上的“弱互惠”(weakreciprocity)而言的。大致说来,弱互惠模型强调博弈各方选择实现局部纳什均衡的策略,而强互惠模型允许博弈方选择次优策略,即,当别人选择合作时,强互惠者不是选择搭便车而是选择合作,这种行为被称为积极的强互惠行为(positivestrongreciprocity)或条件性合作(conditionalcooperation);当别人选择不合作时,强互惠者不是置之不理,而是不惜花费个人成本惩罚那些不合作者,即使这些成本得不到预期的利益补偿,这种行为被称为消极的强互惠行为(negativestrongreciprocity)或利他惩罚(altrusiticpunishment)。强互惠的两个方面对于维持人类社会合作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一个社会偏好异质的群体中,即使是一小部分的搭便车者也会导致条件性合作者变得不再愿意合作,而利他惩罚恰好可以提供有效的监管,从而避免社会合作的退化(Guala,2012)。因为便于与其它行为动机作区分,包括公共品博弈实验在内的多种形式的经济学实验为强互惠理论提供了大量极具说服力的证据;与此同时,强互惠理论的发展也为公共品理论研究开辟了新的天地,并逐渐形成“条件性合作——利他惩罚——反社会惩罚——多轮惩罚”的研究主线,而且,在这条研究主线上,不断派生出一些新的研究方向。下面,我们沿着这条研究主线,给大家推荐了一些文献(详见下面的文献目录),供大家挑选阅读。主要要求:①为了提高讨论的效果,将选题界定在下述从外文数据库收集的25篇文献。这些文献具有主题一致、一脉相承,作为一个系统,可用于研究人们在公共品自愿供给过程中的行为动机及惩罚的意义。②以班级为单位分别选题,班级内部可以有两名(但不超过)同学选择同一题目,若部分同学有其他中意的题目,也可以跟授课教师联系,以确认其与其他人的主题是否一致。③选题后,请各位同学们认真阅读,并将其翻译成中文。从第15周开始,将陆续组织同学们在课堂上作主题发言。发言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文献综述”(即该文献以前的研究成果以及本文献的价值)、“研究的方法”(模型设计或实验设计)和“研究的结论”。其他同学参与讨论。④期末成绩将以“译文”(30分)、“主题发言”(40分)、“讨论参与”(30分)情况,综合判定(满分为100分)。中文文献(仅供熟悉主题,以便掌握国内的研究动态)周业安,etal.(2013)."社会角色、个体异质性与公共品自愿供给."韦倩(2010)."强互惠理论研究评述."宋紫峰和周业安(2011)."收入不平等,惩罚和公共品自愿供给的实验经济学研究."周业安和宋紫峰(2008)."公共品的自愿供给机制:一项实验研究."宋紫峰,周业安,何其新(2011)."不平等厌恶和公共品自愿供给."陈叶烽,叶航,etal.(2010)."信任水平的测度及其对合作的影响——来自一组实验微观数据的证据."陈叶烽,叶航,etal.(2012)."超越经济人的社会偏好理论:一个基于实验经济学的综述."汪崇金,岳军,etal.(2012)."个体异质性、预期与公共品自愿供给——来自中国的经济学实验证据."汪崇金(2013)."公共品实验中策略性方法的有效性检验——来自中国的经济学实验证据."条件性合作Fischbacher,U.andS.Gächter(2012).Thebehavioralvalidityofthestrategymethodinp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