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反思.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反思.doc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反思.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艺体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反思长沙市芙蓉区育华小学陈咏梅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新的课程目标、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的三维教学目标,在音乐教学中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等等的教学理念,让许多音乐教师在这轮改革的大潮中获得了新的感受与收获,学生的音乐审美、兴趣等方面较前有了较大的改观,音乐教学呈现出一派春意黯然、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在具体的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一些教师不注意音乐课程本身的特点,不去认真地钻研教材,片面追求“全”与“繁”,一节课下来教室里热闹了,教师也忙得透不过气来,然而学生真正要掌握的内容又没有掌握,也就是说在理念的运用上我们有些教师忽略了音乐的审美与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在某些方面已进入了误区,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反思。根据本人的教学经历与平时的听课学习,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过于注重教学感受、鉴赏,忽略了双基教学本次课程改革一直流行着一个颇具权威的提法就是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音乐课程改革也不例外,在贯彻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指引下,音乐教学中大力提倡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创造与表现的内容,注重学生的音乐体验,彻底改变了以往“以唱歌为中心,学习读谱”单一的教学模式。有些教师甚至是公开课上几乎看不到发声、打节奏、识谱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感受与体验,在低年级的音乐学习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反复聆听学会音乐,但是到了中高年级,歌曲的处理与表现,尤其是二声部合唱的学习又怎能通过听赏来完成。在这种热闹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以往是提高了,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了,但是学生能力却下降了。在“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的思想影响下,双基教学出现了的轻视和淡化的现象,好像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关注学会听音乐和加强音乐体验时,可以不必太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了;在强调学生音乐实践活动时,可以不管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掌握是否正确,是否系统了。音乐教育似乎从一个极端又走入到了另一极端,这明显与新课程改革相违背。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是教师没有很好的理解课标,在认识上出现了错误,认为要进行审美体验就只要学生能欣赏音乐就可以了,音乐的脱盲不是乐谱,而使音乐的感知,割裂了音乐知识技能教学与音乐欣赏教学之间的联系。我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若不具备基本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纵使老师有百般武艺也难使学生更深层的去欣赏音乐,体验音乐,更不用说音乐的创造与表现。另外是在双基的教学过程中方法单调,学生易产生厌烦情绪,教师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只好回避,日复一日,学生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就达不到年级所要求的水平。其实音乐知识技能与音乐要素的学习本身是音乐学习的一部分,在初始过程学生有点为难,学生一旦掌握了一点点,就会尝到甜头,另外,运用简单器乐如竖笛、口琴进入课堂,也能帮助学生双基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只要教师的合理引导与鼓励,采用好的教学方法,双基的学习学生一样可以达到自觉自愿、愉悦欢快的效果,因为音乐课毕竟是一种文化课,不只是娱乐。二、教师知识结构不够清楚,教学目标含糊教材的使用是新一轮课改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新编的小学湘教版1—6年级音乐教材在吸收过去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的调整,教材内容在注重音乐审美的同时,更注意接近学生的生活,并以单元内容呈现,使教材更具有整合性,连贯性。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熟练的把握各年级的知识结构与学生所应掌握的知识内容,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合理的把握教学的尺度,师生“教”与“学”才能共同达到目标。但是在教学中经常发现有些教师不注意教材知识的层次性与连贯性,不注意学生知识的积累与学生的年龄,往往是教材上出现什么样的知识点,教师就给学生灌输什么知识,只要是有同一方面的音乐素材教师就采用同一种教学手段。如教材中在三年级《欢乐的山寨》与五年级《嘀格伢儿的梦》都是土家族的音乐,但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广度与深度相差较远,有些教师在三年级的教学中采用媒体导入带学生了解土家的音乐与相关的文化,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然后学习土家歌舞,这种音乐课学生感觉很新鲜感,也正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与知识结构,但在五年级《嘀格伢儿的梦》有的教师还是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导入,甚至教学环节也在模仿,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上课的时间,教学也没有达到五年级学生应达到的审美要求。类似这样的现象我们在一些公开课上也经常出现,如曲式结构应是三年级学生欣赏音乐教材中才开始出现的内容,有的教师在教一年级时就给学生教,等等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是教师没有真正了解新的课程目标,没有明确各年级间学生真正要掌握什么知识,达到什么样的音乐审美成度。三、注重兴趣培养,忽视了音乐教学要达到的目的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改变应试教育中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