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诸子百家.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5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庄子是诸子百家.docx

庄子是诸子百家.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庄子是诸子百家说到庄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那么,诸子百家中庄子有着怎样的地位呢?一起来看看诸子百家之庄子的相关介绍吧。诸子百家之庄子一清贫的智者1.悠然的歌者在我们的印象中,庄子就像是一个永远流浪在社会边缘的歌手。他聪明睿智,才华横溢,却又衣衫褴褛,衣食无着。他盘着腿坐在家门口的门槛上,他拉着车奔走在乡间的驿路上,他滔滔雄辩于哲人和诸侯之间。庄子的生活是极度贫困的,但他穷得很有骨气。一次,他穿着带补丁的衣服,拖着一双草鞋去见魏王,魏王说:“何先生之惫邪?”这个“惫”,也就是疲惫中带着点儿狼狈的意思。但庄子纠正说:“我是贫穷,但并不疲惫。”贫穷是物质层面上的概念,庄子必须承认;但在精神上,他是活泼而又富足的,所以他并不疲惫。庄子穷得无米下锅,到监河侯那里借粮食。监河侯说:“好的,等我发了工资,借给你三百金。”庄子非常生气,但他并没有直接指斥。庄子说:“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我来的路上,看到一只被困在车辙里的鲋鱼,向我哀告。我说好的,你等着吧,我去游说吴、越的国王,让他们把江水引过来迎接你。鲋鱼生气地说,我困在这里,你弄很少的水就可以救活我,可你却说那不着边际的话。等你弄来江水的时候,到干鱼铺去找我的尸体吧!”这则寓言昭示了人的一个最基本的生存困境,那就是怎样在自我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之间获得一种平衡?为了自由和洒脱,庄子放弃了利禄;但为了自己和家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他还是得出去告借。物质与精神之间的接缝非常狭窄,在穿过它的时候,庄子也能那么无慨于心吗?我们不知道他是否有情绪上的动荡,但我们可以看到庄子的行为信条一直是坚定的。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王派人用高官厚禄来聘请庄子,却被庄子拒绝了。庄子说:“我听说你们楚国有神龟,死了三千年了,壳子被楚王供奉在庙堂,从这个龟的角度来想,他是愿意这样死了被尊奉,还是愿意一直在水中快活地摇头摆尾?”使者当然肯定后者。庄子说:“我也不想做名利的牺牲品啊,我宁肯做一个快活的穷汉!”庄子对生死并不执著。庄子的老婆死了,惠子到他家里去吊唁,发现庄子正在那里敲着瓦盆唱歌呢。惠子说:“你和人家生活了这么多年,现在人家死去了,你不哭也就罢了,还在那里唱歌,不也太过分了吗?”庄子说:“妻子刚去世的时候,我怎么能无动于衷呢?可是后来我就想通了。妻子的生命本来就是没有的,不仅生命没有,连形体也没有,连气也没有。恍惚之中凝聚成气,气又凝结成形体,然后有了生命,现在生命消失了,这不过是一个变化流程而已,我在这里为了这个变化而嗷嗷痛哭,不是对生命太不通达了吗?”对于自己的生命,庄子也看得非常淡然。庄子要死的时候,门人打算给他厚葬,但庄子说:“我以天地日月为陪葬,我的葬礼已经够丰厚了,何必再人为地增加微不足道的棺椁之类的呢?”弟子们说:“我们怕老师的身体被鸟雀啄食。”庄子说:“扔到荒郊野外会被野鸟啄食,但是埋到地下也难免会被蝼蚁吃掉,一定要把我这口粮食从蝼蚁口中夺出来去喂食野鸟,你们也太偏心了吧!”《庄子•至乐》中记载了庄子的死亡观:“死生为昼夜。”意思是说:死生只不过是一种自然轮替的现象。所以,人附着于一个什么样的形体上,有什么样的形貌、举止、职业,身份、地位,都是无所谓的,这些都是生命的外壳而已。生老病死、喜怒悲欢、衣食住行、荣辱沉浮,都是逐层向外的附着物,越是外层的,越不值得挂累。从哲学层面上说,庄子将生命归结为气。他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之为死。”(《庄子·知北游》)既然生为气之聚,死为气之散,就没有必要为了聚散这种不同的变化状态而或喜或悲了。在《至乐》篇中,他甚至认为气也是本无的,是“杂乎芒芴之间”的宇宙精神化而为有气,然后有形体和生命的。芒笏,意同“恍惚”,形容不可辨认,不可捉摸的状态。这是个起点,也是生命复归的终点。人的生死就像春夏秋冬的交替一样平常。只不过凡人的一生不过如春生秋死的昆虫一样,感受不到更大的循环罢了。所以,庄子建立起“不知悦生,不知恶死”的死亡观。也就是期望人们从一出生就开始不断加重的死亡阴影中摆脱出来,从时间的焦灼中解放自我。确实,人之常情,经常是在对未来的等待和恐惧中忐忑向前的,这样的生命状态太不诗意了。庄子思想的形成,起源于战国征战不休、民不聊生的时局。在庄子生活的时代,有两件事足以令庄子动心:一件是和他的生平相始终的宋国破败和灭亡,这使得他不再对功业的逻辑抱有信心,另一件是孙膑被废掉双脚,令当时整个士人阶层为之寒心的惨烈事件,这样惨烈的事件些都有力地支撑了庄子隐逸保身的主张,尽管他破衣烂鞋,尽管他面黄肌瘦、朝不谋夕,但毕竟在乱世中觅得一份坦然和天真。反之,庄子又能如何呢?没有圣王可以期望,没有道德可以秉持,没有公道可以维护,整个社会,无法、无天、无道,做得越多,对生人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