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读书笔记 (2).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理想国读书笔记 (2).doc

理想国读书笔记(2).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理想国》读书笔记《理想国》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初读,感觉柏拉图有点诡辩论的感觉,更觉得很多地方根本无法理解,但仔细的看了几遍之后,其中的韵味才略知一二。众所周知,苏格拉底与柏拉图是师徒关系,柏拉图的《理想国》以苏格拉底作为主要对话者。苏格拉底一生不著一个字,而柏拉图却记下老师的重要对话,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理想国》内容丰富,书中讨论到优生学问题、节育问题、家庭解体问题、婚姻自由问题、文艺问题、教育问题(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以及工、农、航海、医学等职业教育)加上男女平权,男女参政,男女参军等等问题。本书一共十卷,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一卷、第四卷、第六卷、第八卷和第九卷。这五卷分别讲了正义与非正义之争、节制与美德、什么是真哲学、寡头政治与僭主政治、详谈僭主政治。在第一卷中,苏格拉底和色拉叙马霍斯对“正义与非正义”之争是非常精彩的,色拉叙马霍斯一直强调“正义是为强者的利益”,而苏格拉底反驳色拉叙马霍斯用了“医生、舵手、统治者”的例子来说明正义才是最有力的,正义的人才是最快乐的。如果一个社会中不正义随处可见,那么这个社会必定是黑暗和无秩序的。稳定的秩序一方面靠规则的约束,另一方面需要道德的感化。而道德很大程度上就是正义的力量。“理想国”的基础是一种“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也就是正义的社会的化身。苏格拉底、柏拉图所追求的正义既是智慧与善。什么是正义?谁拥有这些正义呢?怎样获得正义?这一系列问题引出了后面章节。第四卷我用“节制与美德’”来概括。因为在我看来苏格拉底与阿德曼托斯的对话中一直出现了“护卫者”这个角色。苏格拉底说“只要护卫者成其为护卫者就能使国家有良好的秩序和幸福”。什么是“成其为护卫者”?苏格拉底解释说就是有良好的营养和教育造成的良好的身体素质来维护国家和法律的国家保护者。这种护卫者保护下的国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节制比前两种性质更来的和谐些。节制是一种好的秩序或对某些快乐与欲望的控制。“人的灵魂里面有一个较好的部分和一个较坏的部分,而所谓的‘自己的主人’就是说较坏的部分受较好部分的控制”。节制的人是勇敢的,是有智慧的,是正义的。节制之人必懂得如何去遏制心灵中不好的一面。这种品质既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良好愿景。人人都有欲望,懂得节制才会拥有理性。有理性的人才能充当国家的领导者。国家的领导者还需要美德。“美德似乎是一种心灵的健康,美和坚强有力,而邪恶似乎是心灵的一种疾病,丑和软弱无力”。美德是构成理想国四大性质之一。柏拉图的观点是“国家的美德现在就是其成员作为成员的美德”。苏格拉底提出的四大性质构成了理想国完整的道德体系,也就是靠道德感化来稳定秩序。第六卷开始以“真哲学”为中心展开一系列讨论。在苏格拉底看来“真哲学”除了要具备勇敢、大度、聪敏、强记这种天赋所具备的品质外,还需要有“美观,富裕,身强体壮,在城邦里有上层家族关系,以及与此相关连的一切”。“现行的政治制度我所以怨它们,正是因为其中没有一种是适合哲学本性的。哲学的本性也正是由于这个缘故而堕落变质的。”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哲学家就是最好的护卫者,一个城邦的良好的风气需要少数真正的哲学家来引导。他们是这个城邦的领导者,为这个城邦服务。“只有在某种必然性碰巧迫使当前被称为无用的那些极少数的未腐败的哲学家出来主管城邦(无论他们自愿与否),并使得公民服从他们管理时,或者,只有在正当权的那些人的儿子,国王的儿子或当权者本人、国王本人,受到神的感化,真正爱上真哲学时—只有这时,无论城市,国家还是个人才能达到完善。”苏格拉底所处的这个时代,哲学家并不被重视,甚至被称之为无用。可是被称之为无用的哲学家是管理这个“国家”的最佳人选。因为这些哲学家是至善至美的,“理想国”就是善与美的集合体。柏拉图受老师影响,他的有一个关键的政治观点就是“哲学王”。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挽救城邦的根本措施。“柏拉图把哲学王之治或称为君主制,或称为贵族制:两个名字所描述的只是一种形式”。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继承并创新了老师的政治分类。“在政府形式的分类上,亚里士多德做出了再造的一次理论尝试。在他看来,政府可以基于‘谁统治?’和‘谁从统治中受益?’来划分。政府可以置于单个人、一小群人或多数人的手里。不过,在上述每一种情形下,政府既可以是出于统治者的私利也可以是处于全体公民的公利而运作的。由此,亚里士多德确定了六种政府形式。他指出,僭主制、寡头制和平民制都是败坏的或者是扭曲的统治形式,因为三者都是单个人、一小群人、(多数)民众出于自身的利益而进行统治,因而牺牲了他人的利益。相比而言,君主制、贵族制和共和制更为可取,因为三者分别是单个人、一小群人和民众出于全体人的公共利益而统治的”。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分类上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