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docx
上传人:书生****文章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docx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_16.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1一、教材依据: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世说新语二则第一则)《期行》二、教学目标:1、顺畅翻译全文,并能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2、领悟故事情节所包含的积极意义: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3、引导学生学习评价人物。三、教学重点:1、个别重点词句的翻译。2、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四、教学难点:激励学生创造性地阅读和感悟文本。五、教学方法:活动型阅读教学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1、讲故事:《狼来了》。2、讨论: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3、引入:我们探讨一篇关于“诚信”话题的文章——《期行》。(二)、学法引导:1、清除障碍,顺畅朗读。2、理解字句,整体感知。3、复述故事,推究内涵。4、审美评价,勇于创新。(三)、组织探究:活动1、清除障碍,顺畅朗读。(1)互动求助,读准字音。(2)合理停顿,读准节奏。A、教师范读:(学生划停顿符号“/”)B、分组朗读:(纠正其读音与停顿的不当之处)C、全班齐读,教师点评。活动2、理解字句,整体感知。(1)生生互动,理解词句。(2)整体理解:逐句理解,积累文言词语。(3)梳理情节:这是一篇文言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写了什么?开端:期行不至,太丘舍去。发展:客问元方,怒骂太丘。高潮:元方反驳,无信无礼。结局:客惭下车,元方不顾。活动3、复述故事,推究内涵。(1)小组复述:组长复述,其余同学补充。(2)探究:故事告诉我们什么?(3)小结:诚信是立世之本,我们都应当讲究诚信。活动4、审美评价,勇于创新。(1)人物评价:你喜欢或者不喜欢哪一位?为什么?谈谈你的想法。(2)情境体验:假如你是太丘,回来知道故事里的情况,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元方,父亲回来后,你将怎么做呢?假如你是故事中的`友人,太丘回来后你又将怎么做呢?(3)感悟讨论:学习本文,你懂得了什么或你明白了什么?(四)、结束: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合作很成功,但愿我们明天的合作更精彩。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首诗歌或短文。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合作探究,掌握作者的论点及论证方法。3.体会作者舍生取义的观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内涵。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人生在世不过短短百年,但是在这短暂的一生中,我们会遇到无数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小到选择今天吃什么,去哪里玩,大到可能会面临生与义的选择,当你们面临这样的选择时,又会把自己心中的天平倾向哪一边呢?有同学说了文天祥的一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的同学说到夏明翰曾经说过“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看来大家在生与义之间都选择了后者,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看看在生与义之间孟子是如何进行选择的。(板书:鱼我所欲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停顿、节奏等。明确:字音规范,语气适中,节奏准确,重音恰当。2.学生自读,解决重点字词。明确:①得:通“德”,恩惠,感激。②为:今为(介词,为了)宫室之美而为(接受)之;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动词,做)也。(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1.同桌交流,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找出文章中的中心论点。明确: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板书:生、义)2.文章的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明确: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美味的。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更美味的,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3.小组讨论,孟子为了阐明自己的论点,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逐层展开?明确:①比喻论证。“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提出“鱼”和“熊掌”都是好吃的东西,但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那就舍鱼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和“义”两样都很贵重,在两件事不能同时并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②正反对比论证。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与事实做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做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