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历史现代中国之政治经济考点全解析复习.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6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1年高考历史现代中国之政治经济考点全解析复习.doc

2011年高考历史现代中国之政治经济考点全解析复习.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用心爱心专心2011年高考历史考点全解析现代中国之政治经济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本单元内容涉及到现代中国政治史发展的三条主线,即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和全国人民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的对外关系。考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准备: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1)中心议题:讨论新中国的成立。(2)主要内容: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改北平为北京,定为首都,规定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3)历史地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作为施政纲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开始形成。2.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举行。3.意义:①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统一的道路,进入了由新民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新时期。②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最重大的事件;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考点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1)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2)意义: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的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它的颁布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反映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极大地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基础。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背景:社会主义改造顺利进行,经济建设大规模开展;人民需要民主政治建设,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共同纲领》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2)确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制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3)历史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4)确立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5)曲折发展: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使其趋于停顿;“文革”期间名存实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初步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开始建立中国特色政党制度。(2)正式确立:1954年宪法。(3)1949~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职能;1954年一届人大后,该职能结束,但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继续存在,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4)曲折发展:①发展到新阶段: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目的:为了更好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意义:标志着共产党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届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②遭到破坏:反右斗争扩大化和“文革”。③进一步完善:1982年中共提出各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5)作用:我国的政党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建国家的新局面;形成监督,有利于党的廉政建设。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确立:①历史依据:国内各民族长期大杂居、小聚居。②法律依据: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2)主要内容: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民族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3)实施概况:①先后成立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1965年)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100多个自治州、自治县,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作主。②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进入新发展阶段。(4)意义:它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和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满足了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