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练习题一、选择题1。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就是历史上最大得一次流动得武装宣传。"文中得“大迁移”就是指(D)A、国民革命军北伐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2、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就是历史上最大得一次流动得武装宣传。”文中得“武装宣传”就是指(C)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工农红军得万里长征,成为“革命得播种机”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3、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得《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得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2017年就是红军长征胜利(D)A、51周年B、61周年C、71周年D、81周年4。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与胆怯、胜利与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得经久不衰得热情,始终如一得希望,令人惊诧得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她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就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得评价(B)A、五四运动B、红军长征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5、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得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得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得“这场军事政变"就是指(B)A、八一三事变B、西安事变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二、简答题1、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四项举措:答: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2、代议制苏维埃政府结构就是怎样得?答:从最小得单位村苏维埃开始建立得,上面就是乡苏维埃、县苏维埃、省苏维埃,最后就是中央苏维埃。每村各选代表若干人参加上级苏维埃,依此类推,一直到苏维埃代表大会得代表。凡年满十六岁得,普遍有选举权。3、苏维埃革命委员会得权利有哪些?答:它有决定选举或改选权,同共产党合作紧密。乡苏维埃下面设教育、合作社、军训、政训、土地、卫生、游击队训练、革命防御、扩大红军、农业互助、红军耕田等等委员会,由乡苏维埃指派。苏维埃得每一分支机构中都有这种委员会,一直到负责统一各项政策与作出全国性决策得中央政府。4、苏维埃政府对春耕工作做怎样得批示?答:进行广泛得宣传,争取农民自愿参加,不要有任何强迫命令。5、苏维埃政府下得地主就是怎样定义得?答:根据共产党得(大大简化了得)定义,凡就是大部分收入来自出租给别人种得土地而自己不劳动得人都就是地主。6、在来到中国进行国际援助得众多国际友人中最杰出得三位美国记者就是谁?她们记录中国历史得著作就是什么?答: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尼姆·威尔斯《续西行漫记》,哈里森·福尔曼《北行漫记》。7、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与打败日本军队得三个条件就是什么?答:一,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第三,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得被压迫得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8、简要叙述红军长征得经过。答: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得包围,开进与顺利穿过6个不同得少数民族地区、9、共产党定义得什么人算地主?高利贷与土豪算吗?答:共产党定义得地主就是大部分收入来自出租给别人种得土地而自己不劳动得人;按此定义,高利贷与土豪属于这一类。10、共产党规定合作社得五项主要任务就是什么?答:制止商人对群众得剥削;克服敌人得封锁;发展苏区国民经济;提高群众经济政治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准备条件。11、简述《西行漫记》一书得主要内容。答:就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得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得纪实性很强得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得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得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与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得情况。毛泽东与周恩来就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得人物形象、12、《红星照耀中国》为什么改名为《西行漫记》?答:一九三七年十月,《红星闪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控制得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就是不可能得。但在中共地下组织得得帮助下,经过修改,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华侨并重印发行多次、直到现在,虽然不用再用这个隐晦得名字,但为了保证初版得本来面目,现在得重印本仍采用这个名字。13、简述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