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李白诗歌的蕴藉含蓄美李白诗歌的蕴藉含蓄美2022-02-1404:00:01小编:admin一李白无疑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的天才诗人,像古今中外的母体文学天才一样,他的诗歌内容是丰富的、体裁和题材是多样的、情感是多重的、语言和风格也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李白诗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与李白的人生的丰富性和思想的多重性、矛盾性相联系的,这才构成了一个真实的李白以及李白的诗歌艺术天地。李白的诗歌作品不是一条清澈单纯透明的小溪而是蕴涵深厚的大海,有时汹涌澎湃,惊涛拍岸,有时碧波荡漾,一碧万顷,内中更是充满了变化和多样性。对待李白的诗歌艺术不能持简单化的态度,只看到李白诗歌中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在文学批评中一元化的评价视角,容易使问题简单化,为了能够自圆其说和自成系统,而有意无意摒弃了表面矛盾性的因素。在对李白的诗歌艺术风格和特色的概括上,就有着这样的偏差。具体的来看我国四种有代表性的文学史对李白风格和艺术特色的描述。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主要强调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的系统性,表现在“李白的诗富于想象力,善于艺术上的夸张。他把想象和夸张结合的非常完美,是他的诗歌语言更富于个性化的特征,富于鲜明的艺术形象”。“在他的笔下,任何艺术上的清规戒律,任何传统和人为法则,都在他的艺术力量下屈服。他是一个狂放不羁的人,作起诗来,不屑于细微的的雕饰,善于用大刀阔斧、变幻莫测的手法与线条,去涂写他心目中的感情和印象,显示出豪放、雄奇、清丽、明朗等等丰富多彩的风格”。“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诗人将浪漫主义精神渗透于各种题材,其基调又是积极奋发的。李白还以其天才的艺术创造力,极大开拓了诗歌的艺术境界,丰富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有关李白诗歌艺术方面,围绕着浪漫主义,谈到了李白诗歌的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使形象突破常规而染上了奇幻的色彩”,具有“壮浪纵恣的抒情形式”。再就是提到了李白语言风格的清新明丽天然。文学史往往是具有定性和权威性的学术评价,这些表述尽管方式、用语不同,就其性质趋向是大同小异的,只强调李白诗歌的与浪漫主义风格相一致的协调因素,而李白诗歌艺术的蕴藉含蓄的阴性一面,无一例外的被忽略了。其实就像月亮有阳面和阴面一样,合起来才是一个真实完满的整体,正是这种看似矛盾阴阳冲突的结合才达到了更高层次的系统性。而主流刻板印象的评价为李白诗歌阳性的进取、挑战传统的一面。李白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的另一极,恰恰就是他的阴性、中和、温柔敦厚、继承传统的一面。尽管李白是一个极富开创性的诗人,但是他也不能不受传统诗学的影响。二李白诗歌的阳性一面具有想象奇特,大胆夸张,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的特点,形成了豪放不羁、潇洒飘逸、超迈脱俗的艺术风格。李白诗歌阴性的一面,具有委婉含蓄、清丽柔美、内敛隽永的特点,即蕴藉含蓄之美。这种蕴藉含蓄的美,是李白诗歌特点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必须加以充分强调,以还李白诗歌风格、特色的完整的本来面目。之所以形成李白诗歌的另一面即蕴藉含蓄的特色,不是偶然的。首先,与李白的接受的文化影响有关。李白的思想比较复杂,早年所接受的教育比较庞杂,除了阅读儒家经籍外,还有六甲和百家,终其一生,对他影响最大的主要是道家、儒家和游侠思想,道家思想和游侠思想的影响,形成李白不拘礼法,反抗体制,积极进取,追求个性解放的一面,在诗歌上的体现,主要影响了飘逸洒脱、激昂外向的诗风。而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李白一些诗歌关注现实人生,温柔敦厚,朴素持重,内敛含蓄的特征。另外,道家思想的影响具有两面性,除了对于独立人格的强调,个性意识的建立,不受既定礼法的束缚的影响以外,道家思想观点非常强调见素抱朴,贵柔守雌,“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老子・十四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四十一章)“致虚极,守静笃”(老子・十六章),“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篇),这些思想对于李白诗歌阴柔含蓄一面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其次,与其他诗人的影响有关。李白的诗歌受到前代许多诗人的影响,李白所推崇的前代诗人包括庄子(他的文章从本质上是诗性的)、屈原、陶渊明、谢灵运、谢惠连、谢眺、庾信等人。同时代的诗人,李白敬仰孟浩然。这些诗人其实他们不能归为一类。庄子与屈原属于浪漫主义的范畴,他们的作品格局阔大,汪洋恣肆、想象力大胆丰富、时空大幅度转换,庄子和屈原的影响,主要是李白诗歌的主导方面,即浪漫主义的阳性方面。而其余的诗人,与庄子、屈原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前者主要是阳刚之美,而后者主要是内敛的阴柔之美。因此,李白的审美趋向也是多元的,是对立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