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南通年鉴(纺织服装业).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09年南通年鉴(纺织服装业).doc

2009年南通年鉴(纺织服装业).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8年南通纺织服装业情况南通市纺织服装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位居全省前列,是全国著名的纺织基地,也是全国12个纺织品出口基地和10个服装出口基地之一。2008年,全市纺织服装产业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攻坚克难,积极应对,总体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一、基本情况1、经济总量平稳增长。2008年,全市纺织服装行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352亿元,同比增长13.89%,销售收入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为26.57%;实现利润78.1亿元,同比增长25.93%,利润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为25.72%;实现工业增加值332.39亿元,同比增长12.16%,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为25.32%。全行业共有规模企业2248家,年末从业人数28.7万人,占全市工业职工总数四成以上。2、出口总额继续提高。2008年,全市纺织产业完成出口交货值398.3亿元,同比增长-0.66%,出口交货值占全市比重为33.91%,位居全市首位,行业外向度30.3%。其中,服装业外向度高达57.5%,已成为我市外贸依存度最高的产业。我市纺织出口产品结构已由粗加工产品向服装等终端产品逐步转变,终端市场从以亚洲为主积极向欧、美、日韩拓展,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外贸市场格局。3、规模结构逐步提升。2008年,在全市纺织行业规模企业中,总量超10亿元的有7家,其中超20亿的有2家,龙头企业单体规模不断扩大。21世纪以来,我市纺织行业的三大子行业的经济规模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服装制造和化学纤维制造占比有所提升,而涵盖棉、毛、麻、丝、织、针织的纺织业占比有所减小。2008年,全市纺织产业前十强企业实现现价产值202.1亿元,同比增长10.91%,行业集中度为14.94%,相对其他行业集中度偏低。前十强企业实现利润23.0亿元,同比增长17.2%,占全行业利润总额比重为29.5%。4、品牌建设取得成效。至2008年底,在全市纺织行业中,有江苏鑫缘茧丝绸集团等4家企业7个产品获得了中国名牌,江苏凯盛家纺等3家企业3个产品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江苏大生集团等22家企业的产品获得了国家免检称号。5、投入规模保持前茅。2008年,全市纺织行业完成全部工业投入205亿元,占全市工业投入的比重为17.89%,虽然总量和比重较2007年有所下降,但在工业各行业中仍然保持前茅。全年实施超亿元项目45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两个,分别为江苏联发集团总投资16亿元的高档色织面料及服装生产线项目和江苏江苏大生集团总投资12.3亿元的年产3.5万吨彩棉、竹纤维纯纺及混纺气流纺项目。6、产品产量有效放大。2008年,全市纺织行业主要产品产量进一步放大,但增速有所放缓。2008年,全市共生产纱54.1万吨,同比增长12.93%;布25.85亿米,同比增长1.98%,其中,色织布2.24亿米,同比增长16.19%,印染布19.08亿米,同比增长8.24%;丝1.07万吨,同比增长4.67%;服装7.94亿件(套),同比增长1.95%。纺织、印染平稳增长,服装保持平稳。二、存在问题1、增速放缓规模偏小。2008年,我市纺织行业的发展有所减速,全年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3.3个百分点;全市纺织产业的销售利税率为9.08%、利润率5.78%,均低于全市平均0.2个百分点。从单体规模看,2008年,全市纺织企业户均销售规模为6015万元/户,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700万元/户.2、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我市纺织产业加工能力突出,前道的纺织品和后道的服装、家纺品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生产能力较强,而中间的面料印染后整理环节的水平相对薄弱,整个产业链呈现“哑铃”状现象。3、行业竞争过于激烈。由于纺织产业的进入门槛偏低,大量中小民营企业一哄而上,技术装备陈旧,工艺技术落后,小而全现象较为严重,为抢夺有限低端市场,企业间普遍恶性杀价。4、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任务繁重。我市色织企业主要集中在观音山地区,家纺企业主要集中在川姜、三星地带,茧丝绸企业主要集中在海安、如东一带,随着环保和节能减排压力日趋加大,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