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乌托邦中的进步不加审视的将进化论嫁接到社会研究中,是造成社会在进步这一假象的最初根源。要弄清这个问题,其实也是非常简单,就是研究历史,并与当下比照,是否进步一目了然。这种简便的方法只存在一个弱点,那就是史料的真实程度。但如果想通了,这也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就算是在现在,我们都无法了解真实的世界。反而对于历史,尤其是那些与当下的政治已无牵扯的历史,各种力量能够给予它一个相对真实的表达,不管是官方的应允,还是史家毫末必至的考证。我们早已知道,尧舜之时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以“使民进善,书政治之失也”。对这两者的功用,汉孝文帝有过精到的评论:“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我理解的意思是,打开大门,使有意见和建议的人能够有表达声音的渠道。所谓“来谏者”也就是“使谏者来”的倒装。从这一点来看,古人不但不怕提意见,还很欢迎大家来挑刺。姑且不论胸襟如何广阔,这样的做法本身能够收到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上通下达。按照社会学的说法,不管统治者会不会真正的改正听从,至少这有释放社会压力的作用,就是“社会安全阀”,传达声音的渠道开放,使怨气、怒气随着声音的传达释放了。这与尧舜之治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关系。看看后来发生的事情,有一个很好的反证。《史记·孝文本纪》中,宋代裴骃在集解中就写道,“应劭曰,(谤木)至秦去之。”看来这个“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的王朝历二世而亡,这不是偶然的。再继续说这个谤木,后来变成了华表,一直沿用至今。天安门前就有。不管华表这个名字是如何以讹传讹而来的,就看看它现在的样子,却是是够华丽了。当年的作用早已失去,但就算是失去,古人依然在它上面留下了一样能够代表治国态度的东西。那就是华表上面蹲的那只动物。古人给它取名为“望兽”。为什么叫望兽?天子在朝,民众希望他不要总幽居深宫,应该经常出来看看天下疾苦,是谓望出。天子巡游在外,民众希望他早日还朝,治理国家,是谓望归。曾经有一段时间,流行一种说法,就是古代的中国是封建社会,人治社会。什么是人治?就是一个人说了算,随便治理。我们不想证明,说古代是人治社会这种自上而下散步下来的说法,有什么政治目的。光考察人治本身就足以说明,就算是人治,古代的治国方法,也比现在先进很多。在三皇五帝的上古时期,要想当领导,那是需要“德配于天”的。黄帝为什么叫黄帝?因为他“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有土德之瑞“土色乃黄,故曰黄帝。在这里,我们提到了“天”。在我们熟悉的政治课本上,对这个是这么解释的,古代的统治者把自己叫做天子,是为了给自己的统治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大有天赋皇权的意思,这种做法是很卑鄙的。可是从现在看来事实刚好相反,不是说当了皇帝才叫天子,而是你有了可以配得上天的德行之后,才能让你当皇帝。尧对舜的德行的一系列考察,舜对禹的德行的一系列考察就是很好的证明。可见,卑鄙的似乎不是古人,而是现在编纂教材以及授意如此编纂教材的人。再来说天。古代人重祭祀,作为皇帝,不但要祭祀宗庙,还要祭祀天地。祭祀天地的时候,做些什么?除了准备贡品,就是汇报工作。“言功过于天地”,治理国家治理的好,天降祥瑞,百鸟不召自来。治理的不好,不是地震就是日蚀月食,彗星们也老会来将霉运,而这些都是天的旨意。不管这些有没有现在所说的科学依据,皇帝们是很怕这个的。殷太戊帝时,朝廷的院子里长出一棵树,一天就长得两个手抱不住,把这个皇帝吓得赶忙问丞相,这是怎么回事。丞相说,我听说妖不胜德,难道是您治理国家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最后他的建议是:“帝宜修德”。“帝从之”。甚至,还有一个皇帝当朝的时候,宫殿门口有一只野鸡不停地叫,他都感到害怕,以为自己是不是在治国时犯了错误。就算我们现在说古代皇权至上,生杀予夺,可是就这个万人至上的皇帝,仍然有怕的东西,有个东西可以制约他。而且这个东西,很强大,明察秋毫,对皇帝的观察无微不至,因为“天”在上,它笼罩这一切,你的德行如何,政绩如何,人民生活如何,它看得一清二楚。敬天地,正德行,皇帝在很严肃的做这件事。慢慢的,这种制约渗透到了民众生活之中,谴责一个坏人的时候,说遭天谴、天理不容,都是有足够的威慑力的词汇。这就形成了一种非常有效的社会管理制度——道德。何况,这样的管理成本非常之低,内化与人心。不用你去管他,他自己就能衡量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行为。现在好了,我们通过目的不纯的政治教科书和科学普及,推翻了天,也否定了“天”这个大制度之下的道德管理方法。大家没什么好怕的了。这样的情况下,法律条文根本无人畏惧。从上而下,都处于一种肆无忌惮的环境中。不论官职大小,都可以贪赃枉法。老百姓更是随性而至,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因为内心对自己的约束已经没有了。于是,什么样的事情都能做的出来。看看现在的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环境破坏,就什么都不用说了。黄帝死后,有“黄帝三百年”的说法。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