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示例【精品多篇】寄语:《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示例【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篇一板块一、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一)治水的原因1、观看视频理解“滔滔的洪水”(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ppt出示第一节文字)(2)看视频理解“滔滔的洪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洪水来的时候,房屋都冲倒了,他的声音像野兽一样,给你什么感觉?请你带着这种感觉,读出来(3),出示词卡:滔滔的洪水齐读。2、想象画面理解“无家可归”(1)出示词卡:“无家可归”,看着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房屋都冲倒了,老百姓只能——;庄稼淹没了,老百姓只能——(2)读好这个词。3、想象画面,读一读。(二)治水的过程1、请三位学生读,每人读一句,读完整。(ppt出示第二小节文字)2、分句指导朗读(1)第一句:读出决心。①把你的决心放到句子中②让我们一起来表表决心(2)第二句:抓关键词,感受治水的艰辛①为了治水,他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再请你读,你觉得准备工作简单吗?理解“千辛万苦”③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大禹治水艰难的?他吃了那些苦?(禹渴了……,禹饿了,……)④这么多的苦都藏在了那两个字中?(“千”和“万”)⑤理解“千山万水”禹不仅吃了很多苦,还受了很多累,课文中有一个词语是告诉我们他翻过了很多座山,趟过了很多条河,这个词你找到了吗?⑥积累千()万()的词语先同桌交流再师创设情境:一个人要说的话很多很多(千言万语)打仗的时候,有很多的兵马(千军万马)天上的白云变化很多,(千变万化)(3)第三句:知道“九”表示很多,并勾连生活中与“九”有关的词语“九牛一毛”、“九死一生”。3、指导背诵。(1)示范背诵。(2)传授背诵秘诀这段话非常的有意思,你发现了吗?看:PPT出示:第一个三行;再出示第二个三行。看,第一个三行跟第二个三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两短一长”,再看看,这两行短的,又有什么相同点?你真会发现,他们长短是一样的。如果咱们数一数字数,怎么样?哦字数相同的。对,这样的句子我们看上去很整齐,读起来非常有节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体会:引读:他吃尽了……走遍了…仔细察看了……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劈开了……引导……发现了这个秘密,我就这样来记:他的准备工作怎么做?我抓住了“吃尽”“走遍”“察看”这三个词,他带领老百姓怎么做?我抓住了“挖通”“劈开”“引导”这三个词来背,这样很轻松的背下来了。不信你也试试!(3)生练背(4)师引导看PPT,一起背4、治水的故事(1)自由读《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2)填数字,质疑讨论:禹为什么不进去看一看他的儿子和妻子呢?(3)齐读同学们,看一看能耽搁多长时间啊?难道他真的不想见他的妻子和儿子吗?可这13年间,禹为了让老百姓尽快地重返家园,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看一看,这是多么的“大公无私”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小节(三):治水的结果1、理解词语“安定的日子”和“代代相传”(1)引读第四自然段大禹这样的努力,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洪水被“制服”了(板书:制服)引读第四小节(2)想象画面理解“安定的日子”曾经冲垮的房屋,现在……曾经淹没的农田……现在……人们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板书)指名读,齐读2、语言描述理解“代代相传”所以啊,大家都很感谢这位治水英雄。爷爷把这个故事说给孙子听,孙子把这个故事再说给他的孙子听,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这就是——“代代相传”板块二:扣“大”质疑,深化主题1、老师质疑:为什么文中前3处用“禹”最后和题目用“大禹”?①老师有一个疑惑。你看在“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禹在外治水13年”“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这里都是叫他“禹”,那为什么题目和最后一段中要加上一个“大”叫他“大禹”呢?②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是大禹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板书“→”2.小结引读。他是伟大的禹,所以我们称他——大禹他是大公无私的禹,我们称呼他——大禹板块三、识写“治”与“制”1、识写“治”(1)怎样记住“治”的呢,?利用“抬”识记。(2)师范写,生描红(3)你能给它组个词吗?2、学习“制”(1)出示“制”,你是怎样记住“制”的?(2)师范写,生描红,左宽右窄,注意左边的笔顺。(3)“制”组词板块四:布置作业1、把《大禹治水》的故事讲给父母听。2、《习字册》上将“治”和“制”描两个,写一个。【板书】无家可归大禹治水制服安定的日子《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治水英雄。2、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前准备:1、搜集有关资料:图片或文字2、生字卡片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