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爬山教案有关爬山教案锦集七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爬山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爬山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2、反复读课文,结合挂图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教师准备(包括媒体):准备教学挂图,将读文与看图结合起来。学生准备:做好预习: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提出质疑教学过程一、自读探究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找出描写脚的句子读一读。2、检查反馈:(1)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收获?(2)这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脚的'?脚的样子、脚的形状、脚的颜色(3)提问:你平时注意过爬山虎有脚吗?那么作者是怎么知道的?这一段哪一个词语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想看一下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吗?(4)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快快学习第四自然段。3、学生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要求分组学习第四自然段,比一比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哪一些学生学得更快、更好。(1)找出写爬山虎爬的句子来;(2)找出表示爬的动词;(3)自己试着演示爬的过程。4、检查提问: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什么?(1)指名演示爬,问: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你们想知道爬山虎究竟是怎么爬的吗?(2)学生找出写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读一读。(3)提问:爬山虎是不是只往上爬?你是怎么知道的?(4)小结: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往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看”。过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怎么样呢?5、学生自学第五自然段。【学法指导】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标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触、巴、拉、贴)。然后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6、检查反馈:(1)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从“没触着墙的脚不几天就萎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了灰色”知道脚与墙有着密切的关系。(2)提问: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3)总结提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首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7、试背2、3、4自然段。二、拓展迁移运用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2、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板书设计6、爬山虎的脚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样子:像……像……颜色:嫩红触——巴——拉、贴作业布置必做【同步达标】: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抄下来。选做【创造实践】:课外练笔。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援植物,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爬山教案篇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教学重点: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2、读通课文,感知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爬山虎。3、读懂第一部分,了解爬山虎的生长位置及它的叶子。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爬山虎叶子的。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1、谜语:(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2、导语: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3、对课题质疑。(二)提出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生字新词;3、给课文分段;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5、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情感。(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6、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二、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