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doc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摘要本文针对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提出了“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主线,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载体,激发中职生成才就业意识,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文章从一个新的视角阐述了职业生涯规划对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助推作用。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将职业生涯概念纳入教与学活动的教育策略,通过职业生涯认知、职业生涯探索、职业生涯定向、职业生涯准备、职业生涯熟练等步骤的逐一实施,使学生获得职业生涯能力,建立个人的职业生涯形态。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社会大环境中解决中职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心理和行为问题,帮助学生在一定社会环境中明确自身定位,塑造良好的政治品质、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的一种重要途径。2004年11月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把“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确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形成符合社会和个人实际情况的就业观,提高自我就业能力,做好适应社会的准备”列为中职学校的德育目标之一,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中职学校德育的“抓手”和有效途径。一、找准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1.由于中职招生不设限,造成生源成分复杂,初中应届生、往届生,甚至一些社会青年都成为中职学生,为学校的思想教育管理增加了难度。2.学生没有学习目标及生活目标,没有学习任何知识的积极性。中职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的心理特征是:思想波动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容易出现冲动、固执、攻击、嫉妒、抑郁等不良心理特征。加之本身就是一群“不爱学习”的孩子,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漫无目的,而且为了弥补心理空虚,他们逃课,流连网吧,谈恋爱,甚至用偷盗、抢劫等行为寻求“刺激”。3.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过于单一,德育工作效果不明显。中等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不是升学教育。部分教师从思想上放松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和关爱,只注重管理学生,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未能将管理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由此看来,中职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根据多年教育经验,我个人认为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不妨从以下两方面切入:1.创造丰富、活跃的校园文化。首先中职生的学业成绩不为人青睐,但他们在能力、技艺、才华上,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渴望有足够的机会与场合展示自己,其次中职生的课业宽松,他们有更多的业余时间和精力,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需要在课外得到释放,否则就只好在校内无聊的嬉戏打闹,这也正好是我们寓教于乐,实施行为品德教育的良好契机,因此,中职学校丰富活跃的校园文化就显得格外重要。2.坚持理想教育,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教育,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学校要在原有基础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特别是职业观和就业观,坚持进行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的教育,培养学生择业意识、创业意识。我们的德育课不能停留在原有政治课抽象的说教上,而应该是真正对学生有实用性和指导性的理论思想,加强职业生涯教育,结合学生的实际状态,对学生进行职业熏陶,让他们正确定位自己,对自己进行有序、有效的规划,为将来走进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职业生涯规划中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需引入梯度模式,把握“四个步骤”1.针对中职不同阶段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引入梯度教育模式,指导学生做好规划。一年级学生乐观进取,但比较缺乏对职业生涯的探索和行动,学校为他们开设生涯规划课和心理健康课,侧重培养他们良好的自我概念。二年级学生有较好的职业生涯设计能力,但缺乏正面乐观的态度,学校专门为他们开设职业道德和就业指导等课程,侧重学业指导和能力提升。三年级学生侧重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鼓励他们探索自我特质与兴趣,不受刻板印象的影响,拟订适合个人的发展计划,将用人单位对员工要求纳入教学计划,侧重角色转化指导。2.利用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平台,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步骤。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按照以下四个步骤展开思考,启迪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作用跟职业生涯联系起来,将原本枯燥的思想教育过程生动活泼地展现在他们眼前。具体的四个步骤为:第一,我现在是什么。指导学生审视自我,对自己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认识,对自己准确定位。第二,我想成为什么。指导学生结合个体情况,确立规划目标,明确在本阶段自己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结构。第三,我需要什么。对照“我想成为什么”和“我现在是什么”,明确自己在本阶段需要加强和提高的方面。第四,如何获得。针对“我需要什么”,规划自己通过什么方式获得。如需要参加什么活动,补充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