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素材-1-3单元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4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三年级上册科学素材-1-3单元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pdf

三年级上册科学素材-1-3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9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第四课、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第一单元《水》知识点汇总2.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3.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水是液态,没1.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气化现象,只在液体表面发生。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2.水蒸气:是水的气体形式,自然界中的水无时无刻的缓慢地蒸发成水蒸气。4.水的三态变化3.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没有固定的形状、无色、无味、透明。4.水和水蒸气的不同点:水看得见摸得着,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第二课、水沸腾了1.沸腾: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出现大量气泡。气泡迅速胀大,上升到液面后放出大量蒸气,整个液体发生剧烈汽化。2.水沸腾时会有大量气泡产生并伴有声音,这是水变成水蒸汽散发到空气中的表现。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液体温度不再上升,此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第三课、水结冰了1.冰融化能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在冰里面加盐,可以加快冰融化的速度,制造更低第五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的温度。1.溶解:指物质均匀、稳定地分放在溶剂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2.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离出来。向周围放出热量。2.水能够溶解的物质的数量是有限的。3.水结冰后,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体积变大。3.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4.水和冰的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第六课、加快溶解5.水和冰的不同点:水是液体,冰是固体。1.食盐在热水中溶解的更快。2.搅拌能加快食盐溶解的速度。第一课《感受空气》3.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温度,搅拌,颗粒大小。1.空气能占据空间,形状不固定,有质量,但是很轻。第七课、混合与分离2.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等特征。1.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式可以分离食盐和沙。3.空气在地球上无处不在。2.过滤:通过特殊装置将流体提纯净化的过程。4.空气中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3.蒸发结晶:加热蒸发溶液,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5.空气中的氧气能帮助火柴燃烧,动植物需要呼吸空气。会呈晶体析出,叫蒸发结晶。6.空气气泡图:特性,组成,作用。4.用磁铁可以分离木屑和铁屑5.了解物质的特性,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第八课、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1.我们可以改变橡皮泥和纸的形状或大小,但是构成它们的物质没有改变。2.冰、水、水蒸气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3.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2019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第二课《空气能占据空间吗》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汇总1.打孔前,空气占据空间,水不能进入杯子;打孔后,空气流出,水进入杯子;打气后,空气重新占据空间,杯中的水明显减少。结论: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第七课《风的成因》1.热空气上升会引起空气流动。第三课《压缩空气》2.当热空气上升时,空出来的区域(低压区)将由附近的冷空气填补,形成我们平时感受到的风。1.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也可以被扩张。3.空气的冷热变化会导致空气流动,这是自然风形成的主要原因。2.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第四课《空气有质量吗》第八课《空气和我们的生活》1.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1.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2.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2.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3.质量是所有物质的本质属性之一,空气作为一种物质,是有质量的。3.空气可以帮助燃烧。4.风具有能量,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第五课《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1.测量空气质量时,要选择“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当作测量标准物。2.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可能不同。第六课《我们来做“热气球”》2019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1.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2.热气球上升原理:口袋里的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重量变轻,所以会上升。第三单元《天气》知识点汇总3.热气球下降原理:远离热源后口袋里的空气变冷,体积缩小,重量变大而下降。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2到3时;最低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第四课《测量降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