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教案精编.docx
上传人:康平****ng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南辕北辙》教案精编.docx

《南辕北辙》教案_1.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南辕北辙》教案《南辕北辙》教案9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南辕北辙》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南辕北辙》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3、能懂得两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教学重难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课前准备】1、教师:挂图,生字词卡片。2、学生:收集寓言。【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题。解题(结合预习):“亡”是什么意思?“牢”又指什么?二、感知全文自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理解课文1、第一自然段:⑴过渡: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样丢的?⑵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此二词虽简单,但学生的经验积累和生活状况让他们还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故需引导孩子观察、感受。)⑶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可表演)2、第二、三、四自然段:⑴那个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⑵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你打算怎样劝他?(小组表演,教师要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⑶那个人听劝告了吗?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3、第五自然段:⑴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现在是怎样做的?读一读,勾一勾。⑵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维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说出寓意。)2、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说出理由?(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五、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提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最后一笔是提。六、作业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是的!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明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二、感知大意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重点词语:提醒、把式、盘缠。三、熟读自悟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3、(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这给人真的很笨吗?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解析课文)朋友楚国人(学生取的名字)在南边马跑得快越远车夫是个好把式哪一天才能到盘缠多……(板书)4、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怎样劝?同桌、小组表演。5、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说说自己的理由。(相机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6、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四、总结寓意讨论: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五、学习生字重点提示:“街”可同“衔”对比;“缠”字别忘一点。六、拓展交流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板书设计】亡羊补牢丢─→劝─→又丢─→修─→再也没丢有错─→就改─→不算晚《南辕北辙》教案2学习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读懂故事,体会成语蕴含的道理。一、课前检测、预习正确读出下列词语。南辕北辙季梁行驶楚国奔驰诚恳旅费固执驾驶二、自主学习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自读提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利用工具书解决。三、合作探究1、这个朋友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吗?2、这个人是谁?劝了他几次?怎么劝的`?那个人又是怎么回答的?3、朋友劝他他接受了吗?像这样总是固执己见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学法指导:1、用“”画出季梁劝朋友的话。2、用“”画出朋友说的话。四、课堂检测。1、听写词语。2、课内阅读。车上的朋友不明白,()错了,()好、()多、()技术高,这几个条件(),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1、将句子补充完整。2、你从这句话中,明白了什么?《南辕北辙》教案3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抓住人物的言行来概括人物的特点。2.理解寓言的寓意。3.通过加提示语中人物的神态、言行、以及心理活动,深入感受人物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1、简介寓言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寓言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寓言往往通过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被人们称为“理性的诗歌”。2、揭题出示课题,投影片。解释辕辙让学生查字典,然后利用投影的插图,形象地指出具体的事物,有利于深入地理解。二、整体导读课文1、初读课文,要求读通,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