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 湘教版(统考版) 选 修 6   环境保护.docx
上传人:书生****12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 湘教版(统考版) 选 修 6   环境保护.docx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湘教版(统考版)选修6环境保护.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选修6eq\a\vs4\al\co1(环境保护)[最新考纲]1.环境与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4.环境污染与防治(1)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2)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5.环境管理(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思维导图]考点一环境与环境问题整合核心知识1.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类与危害3.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①②③(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问题原因分布主要危害植被破坏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热带雨林尤为严重生态系统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人类活动区部分物种减少或灭绝水土流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我国黄土高原及南方地区的丘陵、山地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损失,破坏土壤结构荒漠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非洲最严重,其次是亚洲。我国西北、华北(春季)可利用土地面积缩小,土地产出减少,土地养育人口能力降低(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①事故带有突发性,往往使当地居民猝不及防。②事故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探究命题角度eq\a\vs4\al(角度一:人类活动对水域环境的影响)1.[2019·全国卷Ⅰ,44]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注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下图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10分)角度二:青藏高原环境问题研究2.[2021·河北卷,20]青藏高原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区域相关研究成果的“关键词”(下表)分析发现:随着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变化,不同阶段研究主题也相应调整。其中,1951~1992年以基础调查为主,摸清资源环境状况,关注高原隆起对环境的影响,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提供了支撑。阶段主要“关键词”1951~1992年植被类型、冰川冻土、降水量、海拔、大气环流、高原隆起、东亚季风1993~2020年气候变化、人类活动、青藏铁路、三江源、物种多样性、珍稀动物保护归纳出1993~2020年青藏高原研究的两类主题,并分别指出其环境意义。(8分)考点二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主题1自然资源与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整合核心知识1.自然资源的含义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关键是把握其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属性;掌握自然资源的类型,要从其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进行判断,具体分析如下:2.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资源问题表现原因水资源问题水资源短缺危及农业、工业生产与生活,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基本因素——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加速发展;客观因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土地资源问题人均农、林、牧用地日益减少,耕地资源短缺,土地退化人口增长,不合理开发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潜育化及环境污染等矿产资源问题人均拥有量少,后备资源不足,部分矿产面临枯竭人口增长,矿产资源浪费严重,不合理开发导致矿区环境破坏探究命题角度eq\a\vs4\al(角度: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全国卷]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如图)。(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4分)(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6分)主题2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整合核心知识1.石油资源的危机分析与应对措施理解石油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应从世界需求和资源属性两方面分析,其应对措施应从开源、节流等方面进行考虑。具体分析如下:2.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以煤炭为例环境问题成因环境保护措施沉陷问题地下开采导致采空区以上岩层变形、移动乃至破坏用碎石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