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案分析.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9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初中数学课案分析.doc

初中数学课案分析.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中数学课案分析1绍兴县教师发展中心姚志敏sxyzm617@163.com信箱:sxyzm617@163.com电话:13588570402浙江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浙江省名师名校长工作站导师正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绍兴县教师发展中心姚志敏绍兴县教师发展中心姚志敏sxyzm617@163.com--初中数学教学课案分析初中数学课案分析4初中数学课案分析51.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理解一、如何理解"效率"与"效益"初中数学课案分析62.正确把握"效率"与"效益"的关系(1)传统的数学教学关注"双基",追求效率.(2)新课程的数学教学关注"双基"与"过程、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以效率促效益.初中数学课案分析7二、教学现状的几个误区--初中数学课案分析8这仅仅是一个寓言,相信生活中没有人会真的这么想。在教学实践中就不一定了,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就只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应学会重过程重能力初中数学课案分析92.从平时自测与正规考试分析----应学会摆脱"题海术"3.上课还是老样子,从头讲到脚----应学会创新,主动提效初中数学课案分析10新课程标准将"学习过程"本身作为教学目标,不是让它服务于学习结果,而是通过活动的过程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锻炼学生的意志,实现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初中数学课案分析11初中数学课案分析12"同课异构"为集体研讨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平台,这种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不仅对教者,并且对教师群体、对整个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有着显著的作用。在现代教学中,"同课异构"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初中数???课案分析13三、例谈教学设计注意点两次"同课异?活动中,教师们的引入形式丰富多彩,颇为新颖,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样,重视教与学的有效性,从中得到不少教学启示。初中数学课案分析14(1)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新课程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是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形式。要有效服务于教学,不哗众取宠.初中数学课案分析151.数学问题情境:问题→认知冲突→求知欲2.数学活动情境:活动或游戏→激发学习兴趣3.数学故事情境:数学故事→激发学习兴趣4.数学实验情境:实验→动手、观察、分析初中数学课案分析16(2)注意概念例题、教学的设计概念教学(1)采取"归纳式"进行概念教学,让学生经历概念的概括过程;(2)正确、充分地提供概念的变式;(3)适当应用反例;(4)在概念的系统中学习概念,建立概念???"多元联系表示";(5)精心设计练习。例题教学:好的例题必须(1)具有很好的示范性、典型性、模仿性和科学性。(2)能很好的凸显本节知识和知识的应用。(3)能让学生进行模仿性学习,具有拓展性--变式训练。初中数学课案分析17高质量互动是课堂生成有效教学的关键让互动充满:思想的交流;思维的碰撞;经验的提升;情感的沟通.不拘泥枝枝节节,应把握总体环节。不要铺垫太厚,还学生自由探索的时空。不要过多师生对话,多让生生有效互动。不要旁观等待,要敏感信息,适时介入。要多思考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初中数学课案分析18(4)注意课堂评测方法的设计课堂评测方法应该包括:结果性评价:问题串、小题组、分层议练题,变式议练,过程性评价:课堂观察表,学生小组评价,成长记录,注意:评价方法必须???有激励作用,必须关注过程,必须具有数学特色。初中数学课案分析19(5)注意适当采用辅助手段进行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网络(如抽象概念,数形结合思想等)教学模具展示,图片展示,学生活动工具的准备(如折纸\拼图)注意:一定要通过学生的多种感官的作用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从而感悟数学。初中数学课案分析20(6)注意教学的结束设计几种主要的结尾形式:①知识归纳总结式的结尾②学生发表认识或感想式的结尾③知识发展与知识应用介绍式的结尾④情境激励式的结尾作用:归纳知识,体现价值,升华情感,激励学习初中数学课案分析21一位知名的数学教育家说过初中数学课案分析22初中数学课案分析23教材是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教材编写、设计的内容尽显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师应顺势设计教学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也是一种"美"的艺术,陈旧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的课堂,我们应该有更高的追求。让学生探究的教学,"是一种费时的教学,但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发现理论,那么这是我们所拥有的唯一方法。"----------[美]艾伦·柯林斯初中数学课案分析24一堂好的数学课不仅仅看教学的结果,同时"教"与"学"的过程也需要关注。课改以后,教学的过程就显得更加重要。对于有形的当然是结果,一味的强调"果"同样会丢掉一个更为重要的、无形的"思想",当然这个"思想"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考能力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