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1、金丽温高速公路双连拱隧道(suìdào)工程概况1.1金丽温高速公路双连拱隧道设计金丽温高速公路位于浙江省境内,自金华途经丽水到达(dàodá)温州,全长159.87km,分两期施工,其中一期工程长67km,二期工程长92.874km,由于本地区多属于闽浙—浙东侵蚀中低山丘陵区,当地耕地人均占有量很少,植被较发育(fāyù),线形难以展开,因此从实际地形及考虑到环境、绿化等特点,路线傍山傍河地段多,所以造成在本高速公路上采用了较多的双连拱隧道,全线一二期双连拱隧道共有10座,最长的为400m,最短的为84m;从双连拱隧道在丘陵地带高速公路的利用上来看,基本上达到了要求土地占用少、环境污染小、植被保护好的要求,相对于分离式路基两单线隧道通过方案,亦体现以下优点:占用土地少,减少(jiǎnshǎo)隧道长度及公路长度,节约投资,并且与路基线路的联系较好处理,能够保持整体式路基设计的基本延续,进出口与路基联系的处理均较为方便。1.2双连拱隧道设计(shèjì)主要技术标准1.2.1隧道设计(shèjì)车速隧道几何线性与净空按80Km/h考虑;隧道照明设计(shèjì)速度按60Km/h考虑;1.2.2隧道建筑限界1.2.2.1建筑限界基本宽度行车道:W—2×3.75路缘带:S—0.5m侧向余宽:C—0.25m检修道:J—0.75m1.2.2.2隧道建筑限界净高:5.0m,检修道净高:2.5m。1.2.2.3中隔墙厚度1.80m。2、双港桥隧道(suìdào)设计概况双港桥隧道位于二期工程的第十七合同段,具有一定(yīdìng)的代表性,针对本隧道的设计作较详细的描述:2.1工程地质本隧道位于闽浙—浙东侵蚀中低山丘陵区,以风化剥蚀地貌为主,海拔高程223.0~305.6m。地势中部高,两端低的特征。中部地形为鞍部,以中部山脊为界,沿隧道轴线方向,中间底,两侧(liǎnɡcè)高,进洞段坡度较缓,坡角为10~15度,出口段坡度较陡,坡角为30~60度。地层岩性主要有三种:①全新统冲积层,分布于隧道两端的沟谷平原,主要为亚砂土、中粗粒、卵(砾)石等;②第四系残坡积层,广泛分布于隧道区基岩表层,主要为含碎石粘性土、含粘性土碎石及亚粘土。厚薄(hòubó)不均,一般沟谷或地势低洼处厚度较大,厚度小于10m;③隧道区内主要为上侏罗纪凝灰岩,呈块状构造,致密坚硬,其上覆盖全新统冲基层或第四系残坡积层,局部(júbù)出露地表。地质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和构造节理发育,受断裂构造影响出口段岩体完整性差,呈碎石状压碎结构,节理裂隙很发育,隧道通过断层,埋置浅,围岩稳定性差。2.2隧道围岩类别、支护设计(shèjì)参数及衬砌结构详见下表(附表1)附表1围岩类别3、总体施工(shīgōng)方案3.1原施组施工方案根据设计及以往的施工经验,双港桥双连拱隧道采用三导坑分部(fēnbù)开挖、正洞分部(fēnbù)成环的施工方法。施工顺序:洞口土石方开挖→明洞施工→中导坑开挖→右侧导坑开挖、浇筑中隔墙→左侧导坑开挖、右导坑边墙衬砌→左导坑边墙衬砌、中隔墙封顶、中导坑左侧回填→右正洞开挖→左正洞开挖、右正洞衬砌→左正洞衬砌、右正洞施作仰拱→左正洞施作仰拱、洞口防护装修。具体(jùtǐ)施工顺序详见分部开挖衬砌示意图(附图1)。3.2优化施工方案(fāngàn)3.2.1总体原则:以量测结果指导中导洞、侧导洞的开挖施工,实行三导洞纵向错开一定距离平行作业。为了尽早开挖正洞,中隔墙衬砌是关键,前期以进口开挖为主,当开挖至一定距离(jùlí)后,改由出口端独头开挖,进口端主攻衬砌,时间上基本做到进口端衬砌完毕,出口端开挖完毕,然后转由出口端衬砌;中隔墙回填仅做一侧回填,即先施工的正洞的相反侧做回填;正洞开挖根据围岩类别采取两种形式:III、IV类围岩在侧导洞开挖支护、中隔墙衬砌及单侧回填完成(wánchéng)后,即进行正洞开挖支护;II类围岩(wéiyán)在侧导洞墙身衬砌完成后,再进行正洞开挖与衬砌;3.2.2工程展开顺序根据(gēnjù)工程地质及进出口场地等条件,工程展开顺序如下:先进行两端明洞的开挖及支护;进口端中导洞的开挖及支护,出口端大管棚的施工;进口端中导洞开挖30m后,展开右侧导洞的开挖,并进行边墙基础的衬砌;出口中导洞开挖及支护;核定贯通面,进口端终止开挖,由出口端进行独头开挖,进口端进行衬砌;进口端衬砌完成后,即进行右幅正洞的开挖与支护;出口段中隔墙衬砌;出口段侧导洞开挖及支护;出口段侧导洞开挖与进口贯通后,开始衬砌边墙(biānqiánɡ);出口端正洞的开挖与支护、衬砌;3.2.2确定(quèdìng)合理的工序关系中导洞开挖与侧导洞开挖之间的纵向间距根据有关文献资料,两隧洞相距较近时,相邻侧的应力明显大于相反侧的应力,这是两隧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