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我们的课堂.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改造我们的课堂.doc

改造我们的课堂.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改造我们的课堂让学生会学习——教师进修学校陈继伟在大家热切的盼望和期待之中,我县市级课题小学语文“导读法”教学研究阶段结题研讨会于11月8日在进修学校召开。这是我县小教学生活中具有继往开来意义的一项工作。“继往”,是指课题研究的阶段性结题”“开来”,是对今后课改的展望。相信此次会议会给我们留下难忘、深刻而美好的记忆,并以此带动惠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县市级立项课题小学语文“导读法”经过5年的深入研究,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基础性阶段1998年春:起进行调研立项准备工作。1999年春:参与市级课题立项,获得批准。1999年秋:教法与学法的综合改革研究。2000年春---2000年秋:“导读”模式探索。二、实质性阶段2001年春:“导”的策略研究。2001年秋:“读”的策略研究。2002年春:“导读”的策略与新课程的关系研究。2002年秋:“导读”操作方式与理论的应用研究。三、阶段性结题及后续研究工作:2002年秋起课题研究具体工作如下:一、整体设计,统筹运作即由教育局初教科牵头,发挥进修学校的龙头作用,课题组的核心作用,设计《惠安县小学语文“导读法”实验方案》,组织课题班子,确立指导思想,逐期安排县性课题研究重点,经过教研员、实验学校领导、实验教师的通力合作,以实验学校为窗口、群众性教研活动为基础,辐射到全县各完小。二、重点突破、全面推进1、重点突破:以县性大型研讨会为契机,带动课题的深入研究。首届“导读法”研讨会在实小召开,完成了“导读法”课研的起步。第二届“导读法”研讨会在东园、螺城学区举办,共开设4节课,对“导读”在“导”的理念和操作等方面作全面探讨,100多名教师与会。第三届“导读法”研讨会在洛阳学区举办,开设5节课,对“导读”在“读”的理念和操作等方面作深入研究,近200人次教师与会。去年举办县性“导读法”说课作课教学大赛,并把5节一等奖的课以“送课下乡”的形式到部分学区授课与研讨,形成全县“导读法”研讨热潮。今年11月,举办“导读法”课题阶段结题研讨会,将对导读的实践与理论作深层的感悟,并期待着应用与升华。2、全面推进:即以群众性教研活动为平台,推进课题的全面研究每学年召开一次贯彻新教材的观摩会,把“导读法”的操作列入新教材的贯彻中,指导全县教师在使用新教材,实施“导读法”中作有效的研讨或示范。每次受益教师260人次。其次有意识地整合各学区课题研究成果,如实验小学的“创造性”学习,823实小的“乐学教育”,螺城中心的“指导—自主”教学模式,东岭中心的“优化课堂结构,发挥主体作用”课题研究,辋川中心的“激趣导学”教学模式等,使课题研究不断拓展空间,兼收并蓄,展示广阔的生命力。积极参与兄弟县市课题研讨会,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三、初步成效1、课题研究定位于实践性教学研究,针对性强。一是“导读”课题研究来自实践,符合教师实际情况;二是“导读”研究过程与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息息相关,能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三是“导读”课题研究目的明确,有利提高教学效率,适应孩子发展。2、课题研究定位于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行动,操作性强。一是教师在思想上能把“导读”研究作为课题研究的对象;二是课研的价值观向上,不追求轰动效应,而是稳扎稳打;三是重视“导读”成果的踊跃交流,取长补短,互为启发。3、课题研究定位于教师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共识性强。在“导读”理念上:1.“疏理一解惑”是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地作用于学生的能动作用的情形。2.启迪一领悟是通过教师的非定性描述,勾画出知识结构的模糊概貌学生处于“悱愤”的、有意义的、能动的地位,有序地、积极地、自娱地探讨着、实践着、兴奋着。3.激活---创新是教师把教学定位于“能力·发展”、“思维·情感”范畴,给学生的学习予更大的空间和自主权。4.“口读心惟”是“导读”中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5.“交流合作”是“导读”中学生学习的应有方式。6.“积累运用”是“导读”中学生学习的根本方式。在“导读”策略上:1.“导读”坚持学生主体观,以学生读书为主,学生发展为主,同时辅之以教师主导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服务。2.“导读”以读为本,思为宗旨,以读促思,读思结合。3.“导读”注重语文教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有机进行各项基本功的综合训练,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整体发展。4、具体效果:促使全县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以优质课观摩课比赛为契机,指导教师有的放矢尝试教学专题实验,并把专题实验成果体现在比赛课堂上,促使教师教有专题,研有方向,既教又研,教研给合,形成自己得心应手的课堂模式。近年来推出以“导读法”为特色的优质课参加市、省比赛,使“导读”之树植根于基层,结果于螺城,开花于鲤城,飘香于榕城。计获得省优课6节,市优课20多节。如螺阳中心许冬梅、螺城中心曾志安老师以“口诵心惟”尽显“导读”风采,被评为省优秀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