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校教学信息12本期要目目录教师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国外高校华东师范大学发扬“教师教育”这一特色,全面实施教师教育创新计划,锻造一支全面服务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国家队”。“让从未接受过正规教育培训的人,可以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本着这样的理念,华东师大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丁钢教授领衔首创了基于信息技术平台上的未来教师专业发展创新体系——“未来教师空间站”。它已成为获得国际同行肯定的以技术创新支撑学习革命的典型案例。“未来教师空间站”可以分解成三大关键“部件”。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察室:这是一个将IT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聪明教室”,通过无线技术上的师生互动教学系统,帮助教师评价、反思、修正教学行为;其次是专业发展实验室:借助无线技术的教学交流系统,通过专家型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团队合作获得不同的教学体验,寻求最佳处理课堂教学问题的策略,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从而建构高效能的教学和专业发展方案;另外还有学习共同体互动室:通过可视网络交流互动平台,重在将教师的专业终身发展与国际教师教育潮流对接,形成国内外合作和分享的网络环境。“未来教师空间站”将建构起一个面向全球、面向未来、面向素质教育实践的教师教育实验新系统,为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和优秀的在职教师,形成了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师专业平台共同体的发展模式。同时,通过这个系统的设计和培训,还能产生一批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华东师大还会同全国8所师范院校,加快建设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步伐,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师搭设区域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构建人网、天网、地网相融通的教师教育专业发展远程支持系统。与此同时,学校还将与地方教师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发展共同体,通过项目研究、骨干培训等一系列实质性合作,提升基层学院的办学实力与研究能力。提出原创性的基础教育理念并扎根实践探索,是华东师大服务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鲜明特色。从1994年起,叶澜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在全国推广试验“新基础教育”,第一个本土化的中国教育学派“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在理念创新与实践力行中创建起来。它强调对生命的理解,为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案例。“新基础教育”率先在上海闵行区实施,随后在十多个省市迅速“蔓延”,至今已吸引了全国200多所中小学参与,直接受益学生人数超过30万。近年来,叶澜和她的团队还为全国各地培训中小学校骨干教师近2万名,其中三分之一来自西部农村。将知识创新成果植入研究基地,再将实践经历提炼成理论构架。多年来,华东师大打破“学院派”封闭式学术研究,学校创立的专家领衔式工作室,将教育问题的自主探索与中小学的合作相结合,把教学活动的具体问题作为教师教育的研究内容,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发展性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支持系统研究”已被中国100多所实验性、示范性学校广泛吸收;“2049行动计划和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促生了一批与国际接轨的科技教育实验学校;“全球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创新计划”又在全国24个区域深入探索。该校还加强教师教育政策、决策咨询研究,为国家教师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与智力支持。目前,学校还在进一步加强国际教师教育中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有关会员国的合作,研究亚太地区教师教学专业标准。在此过程中,完成国家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研制国家级的优秀教师教学专业标准、学校领导专业发展与评估标准。3学校正在全面实施的教师教育创新计划强调,教师教育的创新必须落实到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在未来5至10年内,学校将逐步制定出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层次较为完善的教师教育培养与培训计划,提供适应高教、中教、小教、幼教、特教、职教、成教等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项目,形成职前培养、入职教育与在职培训相互衔接的多层次、立体交叉的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模式。为此,学校将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教师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内容,逐步构建一个着眼于为教师终身发展提供支持的课程体系,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教师对课程内容、方法学习的要求。学校还将依托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基金,采取逐步引进、立项开发、遴选推荐和合作开发等办法,建设若干具有国际通用价值的教师教育精品课程与教材,和一大批教育观念新、示范性强、实践效果好、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师教育课程、教材与教学课件,逐步建立集文本、光盘和网络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的教师教育学习资源库,实现教师教育课程、课件等各类资源、信息的整合与共享,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