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计算论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论文.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计算论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论文.doc

小学计算论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论文.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0年第10期(总第106期)教学新探小学计算教学的“需要”思考江苏省常熟市杨园中心小学沈月珍计算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缺的基本技能。计算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对数学的兴趣。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学中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巨大的变化,但是基本的计算方法却没有多大的变化,这充分说明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一件终身受益的事情。许多教师都明白这些道理,于是积极响应课程标准要求,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将生活中的计算带入课堂,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意识到计算是枯燥的,没必要多探究,多数以多练习为主。笔者认为,在习惯了一套计算教学模式后,有些细节还需要思考、探究。一、计算教学需究“生”源在计算教学中和学生解题过程中,计算错误常常困扰着教师和学生。对计算错误进行分类,并分析原因,对于避免或减少学生的错误是必要的,也有助于用恰当的方法纠正和防止学生出现计算错误。这些原因不能只从表面分析,而要深入层次,深入学生去分析。如学生在做计算题时经常会抄错题,把63看成36,把9写成6,把4位数写成3位数,再三提醒也没用。究其原因,与学生的注意力有关。学生良好注意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把63看成36是注意的稳定性能力比较差,当看到了两个数字以后,注意离开了?前指向和集中的事物上,而把注意指向于其他的对象上,凭瞬时记忆书写;把9写成6是注意的分配能力较弱,学生在进行书写的时候,还要用眼睛看,而有些学生写与看这两种活动不能同时进行;把4位数写成3位数是注意的广度能力不够,在规定时间内,不同学生清楚把握对象数量的能力是不同的。这些现象在一二年级中最多,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所改观。要改变学生抄错题的粗心毛病,就要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特征,提高其注意力。而在心理学上,针对小学生的特性,常常通过圈数字训练达到提高其注意力的目的。圈数字训练,是指从一组数字中用圆圈圈起某一指定数字,通过由浅入深的多次练习,借以提高注意能力。方法如下:1.教师列出一个随机表,(表中数字的多少和排列顺序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如:5701469634457573918412292642580273816475503408688731135635244297……2.训练圈“3”(或其他任意指定的数字)的能力,目的是训练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3.训练圈“3”前面的一个数字,这是对注意转移力的一种训练。4.训练圈“3”前一位的“7”(或其他指定数字),这种训练有助于发展注意的选择性。5.训练圈“3”和“7”中间的偶数(或奇数),目的在于提高注意的分配能力和扩大注意的广度。当然,在训练中应当注意,每一种训练都需在3分钟内完成,每次连续练习的时间约为20分钟以内。每天练习1~2次,30~60次为一个周期,训练的难度要逐次提高。如有必要,某种训练类型可单独反复进行,这样可以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圈数字训练的目的旨在发展小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有计划的训练当中,可通过对同一类型的训练几次重复练习间的比较,看出训练的成效。经过多次重复练习,学生注意力得到了提高,随之学生的粗心毛病也会减少,计算的正确率也会提高。二、计算教学需引生审题在研究解数学问题时,波利亚将解题步骤的第一个定位为弄清问题:未知数是什么?已知数据是什么?条件是什么?满足条件是否可能?要确定未知数,条件是否充分?或者它是否不充分?或者是多余的?或者是矛盾的?其实,我们在计算教学时,同样需要引导学生审清题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明明是四百多的数减一百多的数,算出来会是一百多的数。抛开笔算计算技能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学生如果能认真审题,估算一下的话,是不会出现以上那种荒谬的结果的。由此看来,学生在低年级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导致出错的重要原因。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需从低年级起培养,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计算教学中,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关键是读题。对于读题,各阶段的要求不同,笔者认为:低年级:学生应做到手指着题目跟读,最少两遍。训练时做到不添数、不漏数、不读错数、不读断数,教师要帮助学生降低审题的难度。中年级:可以学生齐读、默读、教师指名读为主要方式,读两三遍,做到不读错题,在读的过程中弄清数字的特征、运算的顺序,头脑中有初步的记忆,读题顺序中尝试体现运算的意义。高年级:在继承中年级的读题要求上要更进一步,读题顺序中应体现运算的意义。三、计算教学需进行有针对性的、持久的练习在每一次的计算规则新授后,为了使学生掌握规26教学新探2010年第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