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优秀课件(共68张PPT)-经典通用PPT课.ppt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8.5M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优秀课件(共68张PPT)-经典通用PPT课.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优秀课件(共68张PPT)-经典通用PPT课件材料.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单元1.概括归纳法记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规律二分定位置:春分→秋分,位于北半球;秋分→次年春分,位于南半球。二至定方向:夏至→冬至,太阳直射点南移;冬至→次年夏至,太阳直射点北移。2.概括归纳法记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纬度变化: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2)季节变化:太阳直射哪半球的回归线,该回归线到极点的范围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另一半球达最小值。3.概括归纳法记忆昼夜长短变化规律(1)太阳直射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2)太阳直射哪个半球的回归线,则该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另一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自读教材·抓基础]4.速度(1)近日点附近:速度较。(2)远日点附近:速度较。5.“斜身”绕转——黄赤交角(1)概念: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目前大小为。(2)影响:形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如下图),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1个年)。[跟随名师·解疑难]黄赤交角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其含义如下:2.黄赤交角的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期性往返运动,其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1个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季节移动可用以下图表来表示:[探规寻律·一点通](2)太阳位于地球椭圆公转轨道的中心,如右图所示:此时则需要根据A、C两位置的太阳直射点进行判断,若图中未画出赤道,可先根据赤道与地轴始终垂直画出赤道,可以看出地球在A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以南,北半球为冬季,对应节气为冬至;C位置太阳直射赤道以北,北半球为夏季,对应节气为夏至;然后再依据地球公转方向和节气演变次序判断其他位置对应的节气。[活学巧用·大冲关](1)当地球运行到A点时,日期是________前后,速度_______(快或慢),这时地球的位置接近________(近日点或远日点)。(2)当地球运行到D点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纬线)。(3)每年从12月1日至第二年元旦,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A.向北移B.向南移C.先向南移再向北移D.先向北移再向南移解析:第(1)题,在A处的地球上画出晨昏线可知,A处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接近近日点,公转的速度在加快。第(2)题,A点为冬至日,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可推知D处为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第(3)题,12月1日至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之后向北移动。答案:(1)12月22日快近日点(2)赤道(或0°)(3)C[自读教材·抓基础]3.随季节变化(1)同一地点:直射点离得近时,正午太阳高度增大。(2)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日最大,日最小。(3)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日最大,日最小。(4)南、北回归线之间:当太阳直射该地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为,每年有次直射。[读图思考·拓认知](2)同一日期,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的地区都在同一纬线上吗?提示:同一日期,地球上总有两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并以直射纬线南北对称分布。(3)某纬线与太阳直射纬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差与纬度差有什么关系?提示:相等的关系,即某条纬线与直射纬线纬度相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跟随名师·解疑难](2)随季节变化规律: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2)确定房屋的朝向: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4)计算楼间距: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间距较小;反之较大。确定楼间距的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H,并计算影长L。L应大于h/tanH,如下图甲。(5)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应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即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等于当天正午太阳高度的余角,如下图乙所示,α+H=90°时效果最佳。[探规寻律·一点通]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30°N)正午太阳高度是:HA=90°-=90°-(30°-10°)=70°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是:HC=90°-=90°-(10°+23°26′)=56°34′[活学巧用·大冲关](4)此时在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是________。[自读教材·抓基础](2)昼、夜弧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