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麦穗》教案精编.docx
上传人:新月****姐a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3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最大的麦穗》教案精编.docx

《最大的麦穗》教案_1.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大的麦穗》教案《最大的麦穗》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大的麦穗》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最大的麦穗》教案1设计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学会交流,读懂课文。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2、能前后联系,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3、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这句话的理解。教学重点:着重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复习名言。1、好多同学喜欢读名人名言,谁愿意来交流交流你喜欢的名言。2、名人名言都给人一定的启示,让人感到回味。老师也把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经碰到它。——达尔文。一、出示麦穗,揭示课题。评:小小的麦穗,给人很大的启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分节读全文。2、请同学当评委发表意见,评评刚才几位同学的朗读。3、再选几节读出文中意思。1)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读出麦穗的“沉甸甸”,每一穗都是“颗粒饱满”的。)2)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把这位圣人虽然已显老态但仍然声音洪亮要读出来。)4、简要概括课文。三、寻找名言,读中感悟。1、默读课文,找找哪些句子给人启示,最值得我们欣赏、体会。2、重点读悟第7节。1)读出问题。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体会到了什么?读出什么问题?2)解决问题。先自己读书,再小组讨论,最后讨论。第一句: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人的一生”与“在麦地中行走”有什么相似?“最大的一穗”指什么?第二句: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这里说到了哪两种人不同的生活态度?如果你们就是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此时听到老师说“你们已经到头了”,会怎么想?“麦穗”为什么加引号?“颗粒饱满的麦穗”指什么?第三句: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联系第6节体会,发现了什么?(“眼前的一穗”、就是“刚刚摘下的”一穗,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拿在手中。“最大的一穗”,“最大的”指远大的目标。“眼前的一穗”或者说“刚刚摘下的一穗”对每个人来说是不同的',请举例说说。)联系生活实际,举个事例说说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引导:谈谈听说过的其他人和事。除了反面例子,再谈谈正面事例。)小结:我们应该要有远大的目标,但更要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这样,一穗一穗积累起来,就会得到一堆闪光的金子,就获得了最大的成功。3、背诵积累。1)再来读读这一段,熟读以后铭记在心,用它指引我们的人生道路。2)这一节就是名言佳句,值得储蓄,让我们一起试着背下来。四、精谈收获,总结课文。1、读了课文,有什么想法,试用一两句话来说说自己的收获。2、总结: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及时摘下自己所遇到的最大的麦穗。五、再次质疑,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六、选择练习,拓展思维。一)把文中最喜欢的语段摘抄下来。二)选择一题练习。如果你见到苏格拉底的学生们,你想对他们说什么,请写下来。最后一段话,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请举个具体的例子写出自己的体会。花落知秋时,落花去无意。飘然随波去,已不红尘里。朝雾浮彩霞,相思连天涯。若问人之故,红颜花中花。《最大的麦穗》教案2教材简析:本文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富有哲理。叙述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课文叙事简洁,说理深刻,围绕“最大的麦穗”,按照“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即事明理”的顺序安排结构。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因此,要通过反复地朗读课文,抓主要的问题去理解,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取学生已由的经验,让孩子用自己的经验去兑换文中的道理。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