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算”“用”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这个课题开展了整整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收获颇多。一年中,老师的课堂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随意课堂到学本双主“四环八步一中心”的固定模式。师生达到了双赢,学生能把“算”“用”结合的非常好,达到学以致用。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以下总结。研究背景起初我们小组坐在一起商议课题立项的题目时,发现了现在的学生普遍为高分低能,所谓高分低能是指:学生的理论知识都能基本掌握,但是,一旦拿出来去用就产生了大大的难题。然后考虑到单调的计算,枯燥的公式如何能让学生们主动接受而不是被动接受。为此,我们的课题题目产生了,起先由组长想到:如果把数学融入到现在的生活中去不知道学生能否乐意接受。于是对此课题展开了全方面的研究。把计算融入到生活应用之中去,所以,再数学课堂上,老师应该把解决问题,具体的情景融入到数学课堂中去。研究过程(一)问卷调查法对三到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一个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对学生对数学结合应用的了解程度和对数学课的兴趣度进行了全方面的调查。(二)举办活动法这一年举办了四大活动,例如:六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校园超市、手抄报展示、课堂大赛(三)课堂探究法通过听课,对课堂现象进行了观察及分析,为课题提供了分析材料(四)案例研究法对本次记录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及反思,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五)经验总结法通过各种活动,课堂进行总结,分析现在的教育概况,挖掘学生的深度潜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提升数学学习的高效,本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三、准备工作课题研究步骤:课题周期(2015.5~2016.5)时间内容第一阶段:2015.5~2015.6准备阶段:课题论证,搜集有关资料,召开课题组成员座谈会,确定人员分工,准备开题报告。第二阶段:2015.7~2016.4实施阶段:1、课题实验,组织相关培训,学习,交流研讨活动。2、2015.9各小组进行阶段性小结,以公开课为载体,以小组讨论、座谈等形式交流探讨各自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汇报小结各小组的研究成果。3、2016.1通过案例分析、专题论文等形式分享学习成果,推进下一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4、2016.2通过调查问卷、平行班计算教学效果对比分析等形式检验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反思总结课题研究的得失,进一步明确和调整后期课题研究方向。第三阶段:2016.5总结、结题阶段:汇总、整理课题实验材料,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鉴定。课题参加人员及分工:参加人员具体分工负责人付媛媛协调负责课题组内部事务,定期向校课题组汇报本课题进展情况,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汇总,撰写研究报告。成员张宝峰负责调查各班学生对于计算和生活联系的认识(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到计算;怎么把计算放到生活中去);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对句子的理解与运用等。郭静思负责制作、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包括学生历史学习、对教材、对教学方法、对考试以及作业布置等的看法,以及对老师的要求和学生对历史教学的一些建议,包括学生对数学学习、对计算、对实际问题、对考试以及对平时课堂的看法等。孙景章负责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不同层次的学生与学生追踪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认识以及建议。主要做法和经验(一)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把课堂定位为:学本双主“四环八步一中心”课堂模式,达到全校数学课堂覆盖(二)把教学的每一步落实到应用中去,不光让学生会算还要会用(三)打破沉闷的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不在局限在教室,数学课堂可以是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四)孩子应从课堂中除了获得知识还要获得乐趣。而不是为了考试而学数学为了算理而学数学五、研究成效(一)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了算用结合,学生达到了学以致用1、课堂上创设情境,抛砖引玉一节普通的计算课,学生能集中精力时间达到二十五分钟,这与老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上课环节一环扣着一环,在会算的基础上来开始最大限度的利用,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交流解决问题。2、深化课堂,以用促算课堂上不光涉及到普通的应用中去,还自己根据所学能容进行编题解题,互相提问,解答。3、结合生活实际,以用激算4、校园活动,课题推入高潮(1)兴趣小组,使学生重新认识了数学课堂的多样性组织灵活多样的兴趣小组学科教学是班级授课制,教学目标面对全体学生,教学过程按照统一的大纲和教材进行。但是,实际上,学生由于家庭影响不同,学前教育不同,性格特征不同,个人天赋不同,对数学学习的需要程度和能力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为解决统一要求与实际差异之间的矛盾,在活动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爱好自主选择兴趣小组。可以参加本年级兴趣小组,也可以自发组织兴趣小组。打破统一的课堂教学要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