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水墨画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梅雪****67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3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童年的水墨画 》教学设计.docx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1【课前解析】关注教材:《童年的水墨画》是一组儿童诗,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的典型场景:孩子们或是呼朋引伴去溪边钓鱼、去江上游泳,或是到林中采摘带着雨珠的小蘑菇,尽情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诗中的语言生动活泼,感情直率明朗,融童心、童趣于一体,多角度地展现了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及无穷趣味。关注课题:中国的水墨画,写意而不写实,用笔往往简约、凝练,而本课的每一首小诗都符合水墨画的特征,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幅儿童生活的欢乐画卷,诗中有画,令人回味无穷。三首小诗组合在一起,以“童年的水墨画”为题,十分贴题。关注课文:在读准、读通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三首诗分别写了童年生活的那些场景。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描绘的画面,谈一谈自己的阅读感受。课文所配的插图就是淡淡的水墨画,近处,三个小孩在江水中尽情嬉戏,水面上浪花四溅;远处,雨后的.松树林雾气弥漫,若隐若现,向天边延伸,一眼望不到尽头,令人产生无限遐想。指导学生运用借助插图、发挥想象、结合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六个上下结构,四个左右结构,“爽”字比较特殊,是对称结构。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其中“墨、蘑”笔画较多,要注意指导让学生把握部件的位置与比例,把字写紧凑。关注词语:本课部分词语与植物有关,如“垂柳、葫芦、松树、松针、蘑菇”;部分词语表示的是动作,如“扑腾、煽动、戏耍、拨动”,可以归类积累。关注句子:在学习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时,可以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所列举的诗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理解体会。如“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一句,可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人影给溪水染绿了”“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可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教学目标】1.认识“墨、染”等5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葫芦、蘑菇”等13个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背诵《溪边》。3.能说出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教学重点】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PPT【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墨、染”等5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葫芦、蘑菇”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1.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出示课件1.2:2.板书并齐读课题:(18.童年的水墨画)3.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4.让我们走入诗歌,感受“我”童年的快乐吧!(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入诗歌的学习中,为后边的学习做好铺垫。)二、初读全文,认识生字1.初读课文。初读诗歌,我们不仅要读准确,还要用心去感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读准确,还要把声音放轻一些。请看PPT上的初读要求。出示课件出示3:(设计意图:课件出示预习要求,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有据可依,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2.学习生字词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呀!字词识记的如何呢?(1)正字音:出示生字,自读两遍,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碎”翘舌音“染”。出示课件4:(2)读词语。自读两遍,开火车读,齐读。注意读准:前鼻音“溅”。出示课件5:3.朗读课文,检测识字效果现在这些字词朋友们再一次来到了我们的课文里,同学们同桌合作读一读这三首儿童诗,看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4.理解不懂的词语(1)学生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做好笔记。(2)全班交流,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谈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水墨画、斗笠、梳妆、玉带”这几个词的意思。出示课件6.7.8.9:(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互相交流指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每首儿童诗的主要内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生个别回答。出示课件10:老师板书:(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2.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四、识记要求会写的生字,写字指导。1.读要求会写的生字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表指名读,齐读,指